第99章 畢業大戲:《大唐·淩波起舞》

選劇目真的是一個大難題。在被連續斃掉幾個選材後, 陳明珠郁悶不已,有次忽然回想起自己在北華歌舞團創作《霓裳羽衣舞》時,曾經看過的一點兒東西。

於是火速去圖書館裏查閱各種書籍資料, 一邊翻閱一邊郁悶現在沒有互聯網,沒有搜索引擎……要不然那效率嘩嘩的。

江婷像個小秘, 幫她一起查找,聽了她的想法後, 若有所思地問:“謝阿蠻?這個人聽起來很熟悉啊。”

“跳淩波舞的, 上課的時候老師有提過一次。”

“沒印象了,估計我沒聽進去。”

找資料的過程如同大海撈針, 江婷說:“要不然,咱們也跳《霓裳羽衣舞》得了唄, 反正都是唐代的,也和楊貴妃有關。”

“但是《霓裳羽衣舞》前幾屆跳過了,班主任不讓重復。”

“萬一找不著資料……”

“肯定能找到的!”

終於, 工夫不負有心人, 陳明珠備齊了資料。開會討論時,她說道:“這次我們跳謝阿蠻的《淩波舞》?”

“《淩波舞》?”有人問, “怎麽聽起來像洛神跳的。”

“不是洛神跳的,《洛神賦》在魏晉, 《淩波舞》在唐朝。”

孟雨欣反應了過來,“謝阿蠻就是唐代很會跳舞的那個?”

陳明珠忙不叠點頭:“正是。”

一提起唐代知名的舞, 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就想到《霓裳羽衣舞》, 但是《淩波舞》也非常有名。

據史料記載,擅長作曲的唐玄宗在洛陽的時候夢見淩波池中的龍女, 便請求龍女賜自己一曲, 醒來後, 唐玄宗根據靈感創作了《淩波曲》,並且讓樂工進行排練。

後來著名的教坊舞伎謝阿蠻根據音樂,創作了《淩波舞》,她扮演的就是淩波池中的龍女,在波濤起伏的水面上翩翩起舞。由於舞技出色,她時常入宮表演。

據宋代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最隆重的一次是在清元小殿表演,當時唐玄宗親自打羯鼓,楊貴妃彈琵琶,寧王李憲吹玉笛,李龜年吹篳篥,馬仙期擊方響,張野狐彈箜篌、賀懷智拍板……在皇帝、寵妃、王爺和一眾樂工大佬的伴奏下,謝阿蠻獨領風騷,獻舞於眾人。

表演完畢之後,楊貴妃還從自己的手臂上褪下了紅粟玉臂支(臂環),賜給了謝阿蠻。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謝阿蠻流落到了民間,戰亂結束後,謝阿蠻入宮重見唐玄宗,只是這時候,楊貴妃已經離開一年,伶人也四處分散,謝阿蠻再次跳起《淩波舞》,不免感懷……

資料給大家傳閱完畢,眾人全都拍案叫好。

這個故事改成舞劇,有主演,有配角,有伴舞,並且有女角也有男角……場景變換,豐富多元,加之本身這支舞就很靈……於是大家都興奮了起來。

“這個好!就它了!”

“只是,我還沒有跟顧老師說。”陳明珠有些猶疑,“還有,如果改編起來,一些布景、道具、服飾,也需要花心思……”

“這些都是小事吧,不能用國家舞劇院的水準來要求。”班長說,“我們降低一點水準,不然也太為難我們了。”

“也對。那我先拿給老師過過目,沒問題的話,我們就開始改編。”陳明珠道。

……

從老師辦公室出來,江婷等人問:“情況怎麽樣了?”

陳明珠先是故意嘆了口氣,江婷急性子問:“你別光嘆氣啊,老師怎麽說?”

“老師只說了三個字。”

“什麽?”

“她說‘做好來’!”

簡潔有力的話語,讓大家都舒了一口氣,並且充滿了信心,江婷還打了她一下:“你賣什麽關子啊,急死個人!”

搞定劇目,接下來要進行劇本編創,尋找配樂,編舞等一系列更繁瑣的工作。

音樂這方面,陳明珠比較苦手,但是班裏有個男生對音樂比較有研究,並且在音樂學院有同學,他說他來負責這塊,實在不行,籌點錢請音樂學院的同學吃飯,錄一版新的古典配樂。

因此在進行劇本編創的同時,也要同時標注哪一段需要什麽樣的音樂,屆時舞蹈動作會根據音樂節奏鼓點來設計落實……

陳明珠跟幾個同學一起創作劇本,決定還是按照經典的四幕場景來創作。

並且經過反復的討論,確定了劇目名字:《大唐·淩波起舞》

第一幕(起因):唐玄宗夢到龍女,創作《淩波曲》。

第二幕(推進):教坊群舞,引出謝阿蠻根據《淩波曲》練舞。

第三幕(高.潮):謝阿蠻獻跳《淩波舞》,眾人伴奏、合舞。

第四幕(結尾):安史之亂,楊貴妃離去,轉場後謝阿蠻再跳《淩波舞》。

故事有起、承、轉、合,有不可思議的開場,有美不勝收的高.潮……這是故事,卻也是歷史真實的變遷,比純虛構出來的更加波折,讓人心潮激動,最後又充滿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