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高歡心憂(第3/3頁)

高澄一番胡編亂造,將她哄騙過去。

其實這兩人的家眷也沒什麽好牽掛的。

高歡將她們養在晉陽,念及爾朱榮的恩情、與爾朱兆的香火情誼,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人欺辱了她們。

吃喝不愁,只是沒了自由而已。

高澄先後見了元明月、宋娘子,又是一番甜言蜜語。

高洋在洛陽的日子很規律,每天隨著先生學習道德書籍,而受任吏部尚書的高澄,在跟進關東各地括檢隱戶之余,也將目光投放在吏治之上。

北魏前期吏治腐敗,根源在於官員沒有俸祿。

而後期吏治敗壞,則是停年格的頒發,斷絕了官員依靠政績升遷的可能。

廢除停年格,重建官員升遷制度,也是高歡將吏部交給高澄,對他寄予的期許。

河陰屠殺,以及之後的洛陽叛亂,宗室與大臣,如割草一般被殺了兩茬。

停年格舊有的既得利益者們大多凋零,新的既得利益者也已經形成。

他們就是繞開停年格,而被火速提拔的信都元從。

對於高黨勛貴來說,資歷要求約束不了他們,而不論才能、政績的規定卻能有效地保護自己官職。

同時防止底下才能之士冒頭,沖擊他們的地位。

賀六渾要做好人,卻也想改革吏治,所要侵犯的卻是自己親信黨羽們的利益。

他很清楚,除了自己,只有高澄繼承人的身份能夠頂住高黨勛貴的壓力,強行推動改革。

這也是高歡願意將吏部尚書交由高澄的原因。

歷史上的原主沒少充當打手身份,他在鄴城沖鋒陷陣,而高歡則在晉陽唱紅臉:

‘我的兒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你們要避讓著點。’

他與不計名聲也要為朱標除去荊棘的朱元璋,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

但高澄也明白,沒有付出,高歡憑什麽賦予他這麽多的權力。

高歡童年再苦,也沒有如朱元璋一般看著至親一個個餓死那樣悲慘,自然也不可能如他對待朱標一般,珍視高澄。

將心底的怨念拋去,高澄喚來崔暹、崔季舒,計劃對兩人的職責重新分配。

崔昂雖然號稱三崔之一,不過是借了姓氏的光,在高澄心裏,終究差了陳元康、楊愔、崔季舒、趙彥深、崔暹這五人許多。

如今陳、楊不在,聽望司交給別人,高澄也不能放心,至少短期內,趙彥深還要為他繼續主持此事。

“崔長史,父王以澄為吏部尚書,囑托澄改革吏治,吏部六曹,以考功最重,澄屬意任你為考功曹郎中,你需用心治事。”

這話一出,崔暹欣喜,而崔季舒卻神色暗淡。

高澄又道:

“季倫出任公職,自然不能在我幕府任職,長史一職就由叔正接任,彥深雖任幕府司馬,卻要分心聽望司,大都督府便交由叔正為我操持。”

崔季舒這才重新振作,立即謝恩。

先讓崔暹回去準備接手吏部考功曹,高澄對崔季舒道:

“吏部考功,貴重不假,但改革吏治時,卻是一個得罪人的活計,叔正應該明白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