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父不如子(第3/3頁)

這場爭論才平息不久,高澄便忍不住開始在緊要位置展開除蟲行動,不斷安排人秘密投書禦史台,或者禦史家中,檢舉揭發官吏不法事。

對於這次行動的幕後主使,禦史們看了犯官名單後,各自心知肚明,誰叫那些人腦門上沒有寫一個高字。

一時間整個禦史台忙碌起來,有老成持重之人,還會明察暗訪,核對投書中所寫罪狀,再行彈劾。

脾氣急躁一點直接上書彈劾,大批官員被帶職審查。

而都官尚書也成了大忙人,這次他可沒有文明執法的自覺,對在職官員當然不能動刑,但對於其余涉案人員,紛紛大刑伺候。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掌握了官員罪證後,都官尚書奏請將犯官去職,失去了官身,自然刑罰無忌。

說不上屈打成招,被高澄挑選出來的就沒有幹凈的人。

這一次運動式治理下,由崔暹整理出來的一百二十一人名單,盡數認罪,其中官職最高者,時任司州牧。

司州牧是個倒黴蛋,名單上原本並沒有他,但高澄急著給可朱渾元騰位子,便授意聽望司暗中調查,如果沒犯什麽大事,便將他平調為朝官。

可查訪後發現,此人不止收受賄賂,更有毆殺奴婢的行為,高澄便將他的名字給添了上去。

每有一個犯官認罪,都官尚書都要前來請示自己應該如何判處。

高澄為他定下一個標準,殺人者償命,虐民者發配戍邊,貪腐情節嚴重者免去官職,這三者,家財盡數充公。

至於他們的家眷,高澄一如舊例,送往晉陽交由高歡處置。

對於貪汙數額較小之人,高澄也網開一面,展示自己的寬容,僅是貶官,收繳貪腐所得。

名單之中,有半數是情節較輕之人,目睹另一半人的悲慘處境,尤其是司州牧被斬首於閶闔門外,而他們卻只是被降職,依舊保有官身,對高澄自然是感恩戴德。

司州牧因毆殺一個奴婢而死,也有權貴覺得他死得很冤。

自古以來,當上位者決心出手整治某個人的時候,毆殺奴婢的罪名足夠治以死罪。

而高澄這一行為,也獲得洛陽乃至關東奴仆、婢女這一群體的好感。

但高澄並非高枕無憂,自己賞罰隨心的舉動也引發了他的憂慮。

不能說拓跋鮮卑統治者不重視律法,《天興律》、《神麚律》、《正平律》、《太安律》、《太和律》,以至《正始律》,都是曾經通行全國的律典。

但正因為這些律法存在諸多錯漏,才會不斷編修,而隨著時局混亂,由宣武帝元恪正始年間編修的《正始律》也已經流於形式。

律法又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洛陽大肆劾察不法的時候,溫子昇所領銜的使團也終於抵達建康,受到江南文士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