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首輔之才(第2/2頁)

之後,高澄又命人回洛陽,從自己積攢的俸祿裏拿了一千匹補償給高季式。

高季式護送高澄家眷先回洛陽,自然已經知道了前因後果。

對此,高澄笑道:

“罰沒你布絹千匹,是大將軍懲罰部將不聽告誡,贈予你布絹千匹,是高子惠感激子通多年護衛。”

高季式神色肅然道:

“子惠且放心,但凡有我高子通在,絕不會讓人傷你一根頭發。”

雖然家中還有四位孕婦在望,但高澄還是決定以公事為重,先往中書省就職。

中書省的大堂內,眾幕僚齊聚,護軍將軍趙彥深、大將軍府司馬王士良等留守之人各自向高澄匯報。

通過他們的陳述,高澄也大體了解了自己離開期間,洛陽都發生了什麽事。

西征大軍兵敗的消息傳回,並沒有掀起動亂,最大的功臣還是執掌禁軍的趙彥深,與掌控聽望司的王士良。

兩人都是謹慎的性子,洛陽宗室力量被高澄犁清過一次,也沒有掀起風浪。

高澄也就著這個機會與趙彥深、王士良說了兩人職位的調動。

有楊愔、崔季舒在前,趙彥深對於外放地方擔任刺史,其實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又有高澄習慣性的那一番宰輔必經州郡歷練,對於擔任青州刺史一職,無論如何也不會生出抵觸情緒。

而王士良緊隨趙彥深的道路,調離高澄幕府,由大將軍府司馬轉任護軍將軍,掌管禁軍,同樣是一種高升。

而新任大將軍府司馬,自然是隨高澄南下的張亮,高澄同時也將聽望司交由他來主管。

張亮也繼孫搴、陳元康、趙彥深、王士良後,成為第五任聽望司主事。

在眾人離去時,高澄將趙彥深留了先來,托這位青州刺史順道向南青州刺史李徽伯帶句話:可以送李昌儀來洛陽成婚了。

送走了一眾幕僚,高澄也開始了他的辦公。

作為吏部尚書的高澄,為段榮、楊愔等人的職位調動上疏。

而中書監高澄,則對吏部尚書高澄的奏疏,給予批示:‘言之有理,準!’

想了想,覺得不得勁,又在末尾或添一句:‘高卿辛苦,莫要操勞。’

或加一句:‘高卿實乃國之幹臣。’

更有甚者,後邊赫然寫了:‘非高卿,朕無以治天下。’

就沖這份本事,穿越到了明朝萬歷初期,就算當不成首輔,也能勝任首輔心腹吧。

小高王一邊書寫奏疏,一邊自己予以批復,樂此不疲之余,也不經感慨:有權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左手倒右手,才片刻功夫,在晉陽與高歡商議的人事任免,盡數在吏部尚書高澄與中書監高澄的共同決議下,予以通過。

元善見?

天子還年幼,就別折騰他了,留在宮裏安心學醫難道不好嗎?

真把元善見叫來觀政,看著高澄肆意妄為,鬧心的可不是自己。

小高王看在大舅子兼妹夫的情分上,還是給小皇帝留了體面。

高澄任中書監,執掌中書省,原有的中書令已經去職,即使中書監位次高於中書令,但誰又敢和他共享職權。

小高王貪權之名,可不比他好色的臭名聲好多少。

一個洛陽不能有兩個話事人,一個中書省又怎麽能再容下一個中書令。

高澄也對自己的工作重心有了規劃。

未來一段時間,他將坐鎮中書省,籌備各項改革。

而尚書省,暫時交由高隆之與李元忠這倆左右仆射主持。

考功曹郎中崔暹早已升任吏部侍郎,名正言順為他代管吏部,仍兼考功曹郎中。

命人把這些詔書送往吏部登錄,同時由中書省再行頒發。

高澄還特意命人往東荊州向楊愔送信,讓他順道來一趟洛陽,與自己相見。

相州刺史一職,因鄴城的原因,著實緊要,高澄必須與這位心腹見上一面。

處理完所有的職位調動,高澄這才動身回渤海王府。

不止爾朱英娥、小爾朱、宋氏、元明月四名孕婦,就連李祖猗、王思政之女王氏對他也是望眼欲穿。

高澄來不及與眾女互訴離別之苦,只是稍加安撫之後,便回了廂房,陸續招來高洋府中的幾名婢女,詢問他這段時間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