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變法維新(第2/2頁)

太昌六年(537年)三月十八,與一眾親信就官制改革協商妥當後,高澄上萬字言,痛陳元魏積弊,請求天子準允變法革新。

這是自高澄擔任中書監以來,元善見所能收到的第一封奏疏,其余全給不勞君上的小高王給截了去。

但元善見心中並無喜悅,甚至一想到即將遭受的屈辱,隱隱生出幾分悲憤。

高皇後在一旁安慰,說著說著,自己也忍不住掉下眼淚。

“皇後莫要因此掛懷,傷了兄妹情誼,些許屈辱而已,朕還能受著。”

將滿十四歲的元善見握著高皇後的手,感動道。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些年高皇後對自己的維護,元善見統統看在眼裏。

對她,早就不是一開始的提防與利用,已然動了真情。

滿心不願,元善見還是定下了明日召開朝議,商定高澄所奏變革事宜。

正如高隆之所說,不能讓大將軍不高興。

高澄就是洛陽的天,而他元善見卻只是天子。

三月十九,開朝議。

高澄在殿上暢談變法革新之利,群臣皆服。

天子元善見卻猶疑,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希望高澄能夠再做考量。

此言也得到了包括尚書左仆射高隆之等諸多大臣的認同。

高澄聞言,在大殿之上,舌戰群臣,一番慷慨激昂的長篇大論後,高澄總結道:

“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非變法維新,無以強國,臣請陛下明察。”

在場群臣,包括強烈反對變法的高隆之,都為高澄所折服,紛紛轉變立場,請求元善見準許由高澄主持變法。

元善見也順水推舟,結束了這場使他備受折磨的演出。

朝議之後,高澄在明光殿與群臣辯戰的英姿,也被某個不願意透露名稱的特務機構四處頌揚。

據後世考證,千年以後,有個姓羅的讀書人在寫一部歷史演義小說的時候,就曾借鑒高澄故事,對其筆下的歷史人物進行了加工。

當然,這些都是後事,高澄受命以大將軍一職,主持變法維新,當然不能光喊口號。

隨著孫騰入洛陽,段榮途經虎牢,也被段韶親自送來養病,高歡征調李元忠往晉陽任職的命令也終於抵達。

高澄在與段榮、孫騰等人商談過後,將眾人的職位一一作出調整,段榮轉任中書令,孫騰轉任尚書右仆射。

作為僅存的兩名侍中,高澄居中書省,高隆之居尚書省,新任黃門侍郎崔昂得以代為管理門下省。

而杜弼所領銜的禦史台,早就得了高澄的命令,大力打擊貪腐,無數朝官因此落馬,而年老卻又碌碌無為之輩,也多被勸退。

待得職位空缺,高澄也開始了他的變法維新,首先觸碰的就是官制。

三月二十三,高澄上奏,請廢三公九卿制,專以三省六部主持中央運行。

大量府寺遭到裁撤,朝野為之嘩然。

三公九卿雖然喪失了實權,但至秦漢以來,歷經近八百年,也算得上是深入人心,誰也沒想到,高澄當頭一炮就是拿它開刀。

不過嘩然歸嘩然,倒也沒有激起太大的風浪。

畢竟高澄也為被撤銷府寺的官員們提前準備好了空缺,吏部侍郎崔暹這段時日算是忙昏了頭,他所兼管的考公曹甚至數日連轉,就是為了能將合適的人安排在適當的職位。

高澄這一舉動,大幅精簡了中央朝官數量,有效改善了人浮於事的風氣。

曾經高澄打擊過怠政官員,但三公九卿制下,各府庫的大小官員,因為沒有實權,也做不得事,這一群體也就逃過了那場治理運動。

存世盡八百年的三公九卿制被高澄廢除,被確立的三省六部制也沒有逃過被動刀的命運。

高澄首先明確三省職權,而後開始對尚書省所屬六部進行整合。

廢度支等舊名,以吏、戶、禮、兵、刑、工命名六部,對於各部職權,也依名重新分配。

而原有六部三十六曹,也進一步縮減為六部二十四司。

拿六部之中最貴重的吏部舉例,整合後的吏部,由原有考公曹等六曹,精簡為考功、文選、驗封、稽勛四司。

而文選司的設立,也表明高澄另一想法即將實施:科舉。

計劃改革官制,無論如何也避不開九品中正制這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