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鹽場鹽兵(第2/3頁)

高澄當夜先去的李昌儀房中,應付起未經人事的李昌儀,可比十六歲時被四女榨取要輕松許多。

離開時,高澄依舊精氣神十足,他本打算將元靜儀接去元玉儀的院裏,與兩姐妹同宿的習慣一時半會還改不掉。

但轉念一想,這是元玉儀新婚之夜,與人共嫁分享榮光也就罷了,到了晚上還有與姐姐分享,似乎過分了點。

高澄這才強忍沖動,沒有將元靜儀喚來。

行夫婦之禮的時候與元玉儀一說,也得到了她更加盡心賣力的侍奉。

新婚之後第二天,高澄沒有沉湎於溫柔鄉,變法強國,時不我待。

東魏其實已經足夠強盛,以如今的國力,由高澄掌兵,他有信心覆滅西魏。

畢竟沙苑一戰,高澄堵死了道路,宇文泰無法東出回血,原本國力就遠遜於東魏,又只剩了兩三成人口。

如今宇文泰更是窘迫,甚至因為春耕搶種、修築新關、屯田開墾等事,兵民疲憊,急需休養生息,不能征集民夫,發兵取玉璧。

已現在的局勢看,無法補充人口的宇文泰早已是待死之人,有玉璧城在,一旦他征西域或是入川,都能被高歡以玉璧為橋頭堡,掏了關中老巢。

但高澄可不滿足於統一兩魏。

南方的蕭梁,東北的高句麗,西面的吐谷渾,北方的柔然、突厥,這些都是高澄的目標。

要想實現四海威服的宏偉藍圖,就必須打下堅實的根基,高澄如今在東魏的改革就是如此。

先在自己完全把控的關東將體系建立起來,往後每奪一地,就可以直接納入這一體系之中。

而不需要在統一之後,費心費神調節各方利益,再做改革。

兩者之間的難度不可等同。

在用大將軍五銖錢規範了貨幣市場後,高澄也開始繼續深化經濟方面的整頓與改革。

首要目標就是食鹽。

民以食為天,食鹽毫無疑問是一個暴利行業,否則古往今來也不會有那麽多私鹽販子的存在。

承襲北魏的東西兩魏都共同面臨一個嚴重問題,私鹽泛濫。

得益於胡太後、爾朱氏等人的治理,北魏經濟一團糟,連累東魏也是如此。

高澄沒有立即打擊私鹽,說到底,還是官鹽產量明顯不足,需要私鹽來補充市場。

針對這一現象,高澄效仿原主,起草政令,在環渤海的幽、瀛、滄、青四州特意設置官員,主持鹽務,傍海煮鹽。

預計將在滄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座,瀛洲置灶四百五十二座,幽州置灶一百八十座,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座,又在邯鄲置灶四座。

若無意外,年產量將高達二十萬九千七百零二斛四升,足以資軍國所需。

四州之中,以滄州鹽灶最多,高於其它三州的總合,高澄也最重視。

這地方是自己的老巢,雖然許多年沒有涉足,但當初他最先開始插手地方政務,就是帶了十余萬鮮卑婦孺往滄州安置。

對於主持滄州鹽務的人選,高澄苦思一番後決定調相州提學張德興充任。

其余三州也盡量從幕府中挑選謹慎廉潔的能吏出任。

考慮到他們或許不通鹽務,高澄在民間大肆收羅煮鹽老匠,以高薪聘請。

在交代三名幕僚的同時,也特意派人往鄴城傳信,讓張德興多聽取老匠的意見,莫要過多插手幹涉,狠抓生產與防止有人借此牟利即可。

高澄同時下令四州長官必須全力配合傍海煮鹽一事,派出州郡兵看護鹽場,防止有私鹽販子利欲熏心,從中破壞。

真有了閃失,可不是殺幾個人就能夠彌補損失。

小高王不喜歡殺人,只是很多時候他不得不殺人而已。

當海鹽能夠投放市場,就將著手打擊私鹽。

同時,高澄已經盤算好了,當各鹽場正式開始生產,也是他第三次巡視河北的時候。

河北是高氏的根基,高歡曾與高澄說過,要常往鄴城暫住。

不過最近兩年高歡忙於西征,以及西征失敗需要在晉陽安撫軍心。

高澄也因為西線戰事與變法維新,父子倆已經很久沒有踏足河北,等待各地鹽場落場,高澄也正好趁此機會巡視滄、瀛、幽三州。

至於不屬於河北的青州,高澄並不掛懷,只因為青州刺史是深受他信賴的核心文士,趙彥深。

心中有了計較,高澄也開始考慮如何對付私鹽。

在東魏當私鹽販子並不是提頭買賣,這還是因為它承襲自擺爛的北魏朝。

民間缺鹽,官府便也默許私鹽的生存,頂多吃拿索要。

但也不能小瞧了他們的戰鬥力,利益所在,鹽場的爭奪少不了械鬥。

戚繼光就最愛常年械鬥卻又樸實的義烏礦工。

常年用州郡兵看護鹽場,並不是正途,受戚繼光的啟發,高澄也在想,是否可以打著護衛鹽場的旗號,自己組建一支鹽兵,專門從私鹽場裏招收樸實卻又勇於械鬥的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