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寬緩財政(第2/2頁)

但高歡覺得自己時日不久,他不願放棄,於是問道:

“可否在稅收上想些辦法?”

封建王朝財政枯竭的時候,若是不要臉面,撈錢的方法有的是。

往後面看有唐朝靠擡高鹽價續命,往前面看,北魏就有一個好例子。

大肆興建廟宇的胡太後為了應對財政危機,向天下預征六年稅收,就這還不夠,凡是衣食住行統統都要交稅。

就因為北魏民眾生活負擔極重,高氏掌權後,高澄廢除大量苛捐雜稅,除商稅以外,只以租調為主,輔之以分田,才能使得百姓殷實,同時贏得他們對高氏的擁護。

北方民眾經過胡太後的統治,對元魏真沒有多少歸屬感。

高澄見高歡把主意打到稅收上來,計劃涸澤而漁,趕忙制止道:

“孩兒以為,治民以信,信都創業以來,父王體恤百姓,輕徭薄賦,才有今日局面,若妄行加派,孩兒恐後人效行,重蹈胡氏之禍。”

高澄就差明著說,讓高歡別在內政上添亂,無論是加派或是預征,都是高澄所不願見到。

並非有多愛惜百姓,這種口子一旦開了,想止住可不容易。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並不想為高歡西征提供財政支持。

對於自己父親的能力,高澄有一個清醒的認知:

您老搞搞團建就好,二十萬大軍的大兵團作戰不是您能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