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州試(第2/2頁)

例如他為明年三月京試準備的策問大題,就是向各科應試學子求策改革。

而聰明人,如崔贍、王晞等,其實都能猜到這一點。

高澄積極推進各項改革以求富民強國,又規定京試以策問為主,凡是帶點腦子,多少都會往這方面下功夫。

對於這種情況,高澄也能預見,但這也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考生們對有關改革的策論多做準備,答題時便能給出更好的建義。

否則在考場的短時間內,回答策問時,要做到言之有物,合乎情理是何其困難的一件事,真正具有可行性更是少之又少。

當然,這也是因為高澄力主改革,這一科的策問題目才比較好猜。

到了往後,除非發生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否則策問題目很難被押中。

而真正有了這樣的大事發生,考生們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與準備後,在答卷中積極建言獻策,對於國家來說有利無害。

畢竟能走到最後一步,自身才學肯定不會有欠缺的。

當崔贍自信滿滿的收筆時,時間還有許久,他又審視了一遍,這才將試卷遞交給站立在身後的戍卒糊名。

戍卒糊名之後則將試卷轉交給在場的兩名高澄親衛,待收集的試卷達到一定數量後,他們再打亂次序,這一過程中,考官不被允許參與其中,甚至考試期間不許走動,就是擔心他們牢記某一考生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