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出使(第2/2頁)

若此時是賀六渾當家,溫子昇自然是一口應下來,當然了,如果是賀六渾,蕭衍估計也不會對盟好抱有希望。

畢竟大家都知道,高家父子在很多事情上很相似,但唯獨有一點,高澄重諾,高歡卻在殺盟友上,頗有心得。

溫子昇此前早就得到高澄的告誡,不許與蕭梁為盟,畢竟他這邊還策劃著南征,溫子昇要是帶回一紙盟約,那大齊天子得多難受。

便也只能拒絕,但言辭間絕不能表現出是高澄為了南征,不願與南梁為盟,便也只能舊事重提:

“昔日外臣身為魏使,與貴國簽訂盟約,未己,貴國背盟相攻。”

說著,溫子昇向北拱手:

“陛下對此頗有疑慮,不如準允外臣之請,待歸北地,外臣必說服陛下,與梁主為盟。”

當然了,若是沒能說服,那就是他溫子昇的問題,與大齊天子沒有一點幹系。

蕭衍又如何看不破溫子昇的小心思,更不會上這個當,無需他開口,自有南梁大臣出言為當年的背盟行為反駁,但終究是理虧,哪怕拿著一些旁枝末節說事,講話也顯得中氣不足。

但溫子昇人在屋檐下,也沒有多硬氣的模樣,他以才學聞名,又不是以風骨著稱。

一場晚宴不歡而散,溫子昇本想早些啟程回北方,去找副使商議,副使借口如廁,出門一趟,回來後堅決反對立即北返,而是希望溫子昇能與梁人多走動,理由是加深情誼,將來也好勸降。

溫子昇當即黑了臉,兩國交惡的時候,讓我出使也就算了,兩國征戰的時候,還想讓我去勸降,欺負人也不帶這樣的。

於是溫子昇找來使團隨行官員,詢問去留,然而眾人爍口一詞,表示要多留幾天,溫子昇於是起了疑心,覺得只怕是使團中有人需要時間與在南梁的探子接觸,於是便也不再一意孤行,偏要北返。

在建康又住了五天,整日與南梁名士以文會友,二月初六,副使突然興沖沖地找到溫子昇,提議明日啟程,溫子昇便猜想,定然是這五日裏,那人與密探找到了機會接頭。

他本就急著北歸,唯恐住得時間長了,被蕭衍強留,自然也不會在這時候唱反調,當天他就與南梁負責接待的官員告知明日就要啟程回國,接待的官員向上報告。

蕭衍與諸公也樂得放他們走,畢竟他們這些體面人可幹不出來匈奴扣使者的事來,而總讓他們待在建康,還得防著刺探消息,人家君臣巴不得北方使團早點走。

二月初七,溫子昇辭過蕭衍,在一眾文友的送別下,離開建康。

二月十六,船只剛剛渡過淮河,才落地,使團中一名中年吏員卻在副使恭敬隨行下,站到了溫子昇面前。

“某姓韋,名孝寬,受命借使團掩人耳目,此前多有欺瞞,還望溫主使莫要怪罪。”

溫子昇望著韋孝寬,他還能說什麽,哪怕是猜到使團中有貴人藏身,身負使命,自己這次出使,不過是為了給對方打掩護,不曾想,這人居然會是天子翁丈,聽望司南衙主事,專門負責南方細作的韋孝寬。

原來高澄派遣使團南下,一個目的之一就是應韋孝寬之請,讓其混跡其中,親自跑一趟江南,正如先前所說,蕭衍幹不出他國遣使通報消息,自己卻扣人的操作,人家歸根結底,文人屬性還是比較重,畢竟早年間也是竟陵八友。

韋孝寬是關西降將,後又掌控聽望司,少在人前出現,在關西集團在蜀地關門閉戶的情況下,化為普通吏員,也不用擔心讓人認出,畢竟就算關西再建康有人,也不會不開眼的來與高氏使團打招呼。

震驚歸震驚,該有的禮數,溫子昇半點不少,兩人相互見禮後,韋孝寬問道:

“溫主使此行有負陛下重托,可曾想好說辭?”

溫子昇聞言在心裏翻了個白眼,我還能有什麽說辭,出使前還特意交代我不許與南梁訂盟,難不成陛下還真的對我這趟出使抱有希望不成。

“歸朝自當向陛下請罪。”

溫子昇無奈道,沒辦法,誰叫人家是君,自己是臣,過錯總不會是大齊天子的吧。

韋孝寬卻笑道:

“韋某倒有一計,溫主使若依計行事,陛下必不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