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波(第3/3頁)

陣亡的將士,無論戰兵、州郡兵,其家屬除了撫恤以外,也能拿到這筆封賞。

戰前封賞的風氣開不得,但高澄絕不會吝惜大勝後的戰後封賞,有王偉與蕭淵明配合,源源不斷用淮南足陌錢,運來江南物資,他也有這份闊氣。

當然了,有關北齊天子利用淮南足陌錢搞垮南梁經濟的描述,絕不會出現在史書上,畢竟從南梁掠奪來的利益,終究會由南梁底層民眾承擔,永遠不會落到士族豪強的頭上。

至於隨軍的六十萬民夫,高澄早就下旨免去了他們今年的稅賦。

雖然九月上旬與南梁達成協議,高澄就已經放歸民夫,但他們到底是趕不上秋收,不過高澄在事前已經下旨各州縣,為他們組織人手,為隨軍民夫代為收割。

當然了,由於免役錢的存在,地方官府不能征發勞役,便只能出錢雇人,高澄在自己制定的規則內,他一直都是講規矩的。

而對於填埋壽陽護城河時中流失、飛石而死的民夫,以及八公山誘敵,投水而死者,高澄也都為他們的家眷發放撫恤,只不過金額不可能與士兵等同。

高澄的這一番操作,在江南物資運抵洛陽前,著實將國庫給耗空了。

本就喪妻,情緒低落,又兼國庫空虛,更是心情不佳,偏偏還有人給他添堵。

昭德元年(548年)十一月二十一,也許是見時間過了半月有余,便有禮部下轄祠部郎中祖珽上疏,言道:皇後,國母也,其位不能空懸,請陛下再立六宮之主。

一時間,許多官員跟風,紛紛為爾朱英娥、元仲華、宋氏三人鼓吹造勢,只不過多是中低級官員,如竇泰、高隆之等人久伴高澄,知曉他多疑的性格,不曾參與其中。

畢竟名為立後,實質是立儲。

高孝璋、高孝瑜曾由高歡撫養,能得高歡舊僚擁護,而高孝琬則有心念元魏恩義的臣子吹捧。

不過高孝瑜因其出身,更受漢人士族青睞,畢竟其生母是漢人女子,故而聲勢最大。

這一次立後風波,基本沒有大將參與其中,那是文官該幹的事,將領摻和立儲,尤其是在主君盛年的時候,大多都沒有好下場。

高澄看著那一封封呈上來的奏疏,原本沉郁的心情更為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