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區神器(第2/3頁)

梁鑫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日本的技術還是值得信賴的,梁鑫甚至覺得,從日本買來的技術,比國產技術還讓人放心。這倒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人家的技術確實更好一些。

下一秒,梁鑫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他開口問道:“李廠長,你說這個農用三輪車的後橋總成,是日本的技術,前些天的北海道農機展,咱們可是一起參加的,怎麽沒見到日本企業展出這東西啊?”

“說起來有些慚愧,這個農用三輪車後橋總成,是人家日本六七十年代的技術。現在的日本農民,都開上小貨車了,農用三輪車這東西,在日本是淘汰了二十年了。”李衛東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

“不光是日本,發達國家的農民,也都開上汽車了,他們也不需要農用三輪車這些東西。像是北海道農機展這種展會,農機廠商拿出來的都是先進的農機,是不會展出淘汰產品的。”

這話又讓梁鑫覺得紮心了,人家淘汰二十年的技術,到了自己這邊,卻依舊做不出來。

李衛東則接著說道;“領導,在這裏,只能給你展示一下農用三輪車這種產品,如果您想看農用三輪車的實用性,還得去基層村裏!不過嘛,村裏的條件比較艱苦一些,領導去的話,恐怕會招待不周啊!”

李衛東這話,等於是把梁鑫架在火上烤,逼著他去村裏視察。

先把村裏條件艱苦說出來,這時候梁鑫不想去也得去,如果不去的話,豈不是成了怕吃苦?當領導的因為基層條件差,就不去視察了,傳出去的話可不怎麽好聽。

梁鑫當然也知道,李衛東這是逼著自己去村裏,他也沒有拒絕,而是開口說道:“去農村好啊,我們就是搞農業的,不去基層農村,還怎麽開展工作。李廠長啊,你可別小看我,我也是種地的出身!”

“那行,領導,咱們先上車,等上了車,我再慢慢給您介紹。”李衛東開口說道。

……

李衛東陪著梁鑫,坐在轎車的後排。

“領導,咱們馬上要去的地方,叫陳關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那裏原來有一個關隘,叫陳關,抗戰時期被炸毀了,現在兩塊磚頭都找不到了。”李衛東開口介紹道。

“關隘一般都是依山而建,看來這個陳關鄉,應該是多山吧?”梁鑫開口問。

李衛東點了點頭:“領導果然是細致入微啊,單從這個地名,就知道陳關鄉到處都是山,幾乎沒有多少的平地。這山上土地貧瘠,不適合耕種,長不了多少的糧食,所以陳關鄉也是我們青河的貧困鄉鎮。

有句話叫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說的是咱們貴州地區山多雨水多,我們這陳關鄉啊,也是地無三尺平,而且還沒有貴州那麽豐富的水資源,很多地方是真正的荒山野嶺,自然條件還不如貴州呢!

領導,前面就是陳關鄉的駐地,是全鄉難得的一片平坦的地方,等出了鄉駐地,可就要進入到大山裏了!”

李衛東說著,車子已經開進了陳關鄉。

只見道路兩旁,蹲著很多的農民,他們面前都放著籮筐一類的東西,籮筐裏是新鮮的桃子,也有其他的農產品。

李衛東接著介紹道:“這些大部分都是住在山裏的農民,挑著自家的東西到鎮上賣,這住在山區外圍的還好一些,當天賣完了,還能回家,可住在山裏的,光走出大山就要一兩天的功夫,回去又要一兩天,出一趟山可是挺不容易的事情。

梁鑫點了點頭,“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是“七五”期間提出來的,距今不過五年而已,平原地區農村的路都還沒修好呢,山區農村的路,更是八字還沒一撇。

陳關鄉的駐地很小,而且就一條主路,車子很快的就開出了陳關鄉,進入到的山區,道路也迅速的變得顛簸起來。

1991年,中國的基礎建設遠不如現在這麽發達,離開了國道省道,就沒有像樣的路,山區和偏遠地區,找條路都難。

李衛東繼續說道:“領導,咱們馬上就要進山了,再朝前走走,就不能坐車了,因為沒路,車開不進去,到時候您就委屈委屈,坐農用三輪車進村!”

“我還以為你得當我步行呢,有三輪車做,已經挺不錯了!”梁鑫笑著說道。

沒過多久,路真的沒了,轎車也開不進山,不過李衛東早已經安排好了幾輛富康一號三輪車,農業部考察團的人直接上了三輪車,向山裏駛去。

山裏的路本來就不好走,坐在農用三輪車上的感覺並不好,顛簸震的人屁股痛,很多人幹脆就不坐車了,改為蹲在車上,反倒舒服一些。

李衛東則繼續介紹道:“領導,你看咱們現在走的路,說是路,其實就是在山坡上壓出一條平坦點的土坡,這種道路情況,汽車肯定是進不來的。不光是汽車,拖拉機也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