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要地的技術(第2/4頁)

松下電器是最早來中國投資的日本企業,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領導人訪日的時候,就參觀過松下電器。

後來松下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訪華,並且向中國企業提供了黑白顯像管的成套設備,從此拉開了松下電器對話投資的序幕。

1987年的時候,松下電器就跟中國的一家電視機廠,成立了合資企業,所以松下電器對於合資這種事情,向來是不排斥的。

從電視機、洗衣機,到電冰箱、空調,松下電器對於中國的策略,始終是投資建廠,在鼎盛時期,松下在中國擁有八十多家工廠,依附在松下產業鏈上的中國企業數量也非常的巨大。

時移世易,隨著中國制造的崛起,百年松下在電器業務上連年虧損,最終還是拋棄了直接建廠的策略,開始采用代工。

現如今的松下,電視機是由海信和TCL代工貼牌的,電冰箱是由美菱代工的,洗衣機是有金魚代工的,只有空調是松下自己在廣州的工廠生產的。

那些花大價錢買一台松下電視機,然後開始吹松下電視機清晰度多麽牛叉,比國產強的多的人,肯定是不知道,他們吹的實際上是海信或者TCL。

在九十年代,微波爐的利潤很大,松下電器當然不會錯過,於是1994年的時候,松下在中國投資成立了專門的微波爐工廠,打算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松下微波爐。

松下的微波爐工廠也是合資的,日本松下電器株式會社占股35%,松下電器(中國)占股25%,中國政府背景的一家投資公司占股40%,但是考慮到當時的松下電器(中國)也是合資企業,所以這家合資工廠差不多也是中日雙方各占50%的股份。

當時這家工廠總投資是25億日元,以1994年的日元匯率而言,是一筆相當於兩千多萬美元,是一筆非常大的投資。

然而工廠才剛剛建好,就遇到了格蘭仕發動微波爐的價格戰,連續三年將微波爐的價格對半砍,結果就是松下的微波爐工廠還沒投產,就幹脆停產了。

後來松下的微波爐工廠雖然順利的投產,但最終也只是銷往國外,比如美洲、歐洲、非洲、東南亞,以及返銷日本本土,在中國市場,松下微波爐是毫無競爭力的。

……

李衛東確定了松下電器會在中國設立微波爐工廠後,又將目標轉向了日立、夏普、三洋等日本品牌。

最終只有三洋對於李衛東的代工建議比較感興趣,而日立和夏普都表示,不會采用代工,而是要在中國直接設廠。

九十年代,日本家電品牌在華的策略,基本都是直接投資建廠,而不是選擇代工。

三洋在華的業務重點主要放在電機、壓縮機和制冷設備上,做的都是家電產業的上遊設備,沒有那麽多精力再發展下遊產業,所以比較能夠接受代工生產。

李衛東原本還打算去找一下韓國的三星和LG,不過仔細一琢磨還是算了,三星和LG自己都是做代工的,又怎麽可能再去找別人代工!

……

小狗電器的會議室中,李衛東直接宣布了年產100萬台微波爐的目標。

“之前不還說年產三十萬台麽,怎麽一下子變成一般萬台了!”王京低聲嘟囔著。

王京是負責生產的副廠長,一下子提升了三倍多的產能,王京頓時有些頭大。

李衛東則接著說道:“之後會有新的微波爐生產線運過來,分別來自於西芝和三洋,另外我們原來的生產線,也會進行擴充,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應該是能做到的。”

“那又得加蓋新廠房,還帶再招人?”這次說話的是馬忠義。

馬忠義負責招人和建設,這也是他最關心的話題。

李衛東點了點頭,接著說:“馬哥,你主要做好廠房和宿舍的建設工作就行,招人的話,咱們可以直接去找市扶貧辦的王主任,要多少人,他都能送過來!”

馬忠義猶豫了片刻,低聲說道;“衛東,新建廠房和宿舍,得需要鎮上給咱們更多的土地才行。”

“獲取土地會有困難麽?”李衛東微微一愣。

向陽鎮距離市區雖然不遠,但畢竟是個鄉鎮,按理說想要弄到土地並不是難事。

馬忠義則開口解釋道;“去年的時候,跟鎮上要地還不難,但現在不同了,國家通過了一個《九十年代農業發展綱要》,裏面有保護耕地的內容,咱們廠周圍可都是耕地,可不容易再要到手了。最起碼審批程序會復雜很多。”

“原來如此!”李衛東皺起眉頭,開始思考對策。

九十年代初期,中國大約有20億畝的耕地,然而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的擴張,大量的耕地變成了工業用地,或者是城市的居住用地、商業用地。

耕地的減少,影響到了國家的糧食安全,最終國家制定了18億畝的耕地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