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第2/3頁)

“沒有投入,哪有盈利啊!再者說來,新設備能夠提高產煤的效率,咱們賺的錢也更多。”李衛東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除了上新設備之外,最好能招一些技術人才,對礦井進行布局和設計。”

想要提高煤炭的回采率,除了使用先進設備之外,技術方面的提升也是主要的手段。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優化礦井內的布局,比如運輸巷布局、回風巷布局、永久煤柱的布局等等,一套更合理的布局,就可以減少占壓的可采儲量,自然也就能夠提高回采率。

除此之外,尺寸的設計也是很重要的,加大作業面的幾何尺寸,自然可以多采出更多的煤炭,有時候能省下一根煤柱,就能多挖出一大片的煤。

每一座煤礦的情況都一樣,不同的煤層厚度,不同的地質條件,在布局和設計上肯定是不一樣的,這些都是技術性的問題,普通的采煤工人肯定是不懂的,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來做這項工作。

而且井下作業還涉及到很多安全的問題,如何在安全和利潤上爭取一個最大化的平衡點,就是對技術人員的考驗。

然而這種技術人員,肯定都集中在國有大型煤礦,一般的小煤礦,哪有什麽像樣的技術人員!

也因此小煤礦只能盲目的開采,沒有規劃,沒有勘探,沒有整體設計,基本上是挖到哪算哪,哪邊好挖像哪邊挖,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李衛東說道招聘技術人員,老張的臉上頓時面露難色。

“怎麽,這有困難麽?”李衛東開口問道。

“是有些困難,這挖煤的人好找,可專業技術人員卻不好招啊!”老張開口說道。

趙金山冷哼一聲:“我給錢,還怕招不到人麽!”

“主要是這方面的技術人員,都集中在國有大型煤礦當中,咱們這種級別小礦,人家恐怕不願意來啊!”老張開口說道。

“那就多花點錢。就算是國有大型煤礦的技術人員,也想過更好的日子,肯定有想多掙錢的。”趙金山開口說道。

老張則回答道:“趙總,專門請人的話,錢得花一大筆,以咱們這個礦的規模,有些得不償失。”

趙金山微微一愣,從老張這個回答看,事情好像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簡單。

旁邊的李衛東已然明白了老張的意思,他則開口解釋道;“一般的煤炭技術人員,多花點錢應該是能請得到的,但牽扯到礦井設計的話,就需要比較專業的團隊了。

礦井設計的方案,要牽扯到很多的技術和參數,每個參數都會對日後礦井的建設和煤炭生茶年工作產生影響,而且在建設和開采過程中,隨時會因為地質問題改變設計。

這種類型的人才,要麽在大學裏教書,要麽在設計院裏做研究,除此之外就是那些大型煤炭企業自己培養的團隊。培養一個這種的團隊,少這十幾年,多則幾十年,是企業的命根子,咱們可未必能挖過來。”

趙金山沉吟片刻,開口問道:“我們東山礦業也有不少的礦井,還有泰峰和泰盛這兩個大礦,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個這樣的團隊?”

李衛東點了點頭:“我們當然是需要一個礦井設計團隊的,只不過培養這樣的團隊,一是需要時間,二是需要人才。

時間只能慢慢積累,至於人才嘛,國內礦業大學裏的畢業生,應該會優先去國有大型煤礦的。咱們這種民營煤礦,恐怕只能找一些別人挑剩下的。”

“要是請一些國有大型煤礦裏退休下來的工程師呢?這應該會容易一些吧!”趙金山開口說道。

李衛東想了想,開口答道:“這倒是個好主意,煤炭企業的職工,男同志55歲就可以申請退休。這個年紀還算是壯年,身體硬朗的話,再幹十年也沒有問題。”

“那行,我去打聽打聽有沒有這方面的專家,咱們多給點錢,爭取找來幾個。”趙金山開口答道。

……

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最缺乏的就是高端人才。

改革開放以來,有不少的留學生都走出了國門,但是大部分都留在了國外。那時候“海歸”還是稀缺動物。

很多人之所以成為“海歸”,要麽是為了回國創業,要麽是作為外企駐華的高管而回國。

所以民營企業想要招聘高端人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華為那種九十年代就開始大規模招聘高學歷人才的企業,在當時更是寥寥無幾。

國內院校畢業的高學歷人才,除了進入到體制內的,大多是被外資企業或者國有企業所吸收。

當時的外資福利好待遇高,而且說出去倍兒有面子,自然是高學歷人才的首選。國有企業的福利待遇也不錯,而且勝在穩定,也很受高學歷人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