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萬更(第5/7頁)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久違的喜悅。

他們在不遠處把車卸下來,就爭先恐後提著水桶過來打水。

因為過來打水的人太多,而水井又只有一口,中間有好幾戶人家差點發生口角。

探路時拿來的水桶,就是崇文從自家拿來的。等一起過來探路的漢子們喝足水之後,崇文就趁著村裏人還沒有趕過來,趕緊打滿一桶水,這樣家裏人就能夠馬上有水喝了。

見到崇文身旁的一整桶水,家裏人無一例外眼前一亮,趕緊拿著水瓢過去舀水喝。

木槿也湊上去喝了一通。

她雖然有空間裏的水,但最近幾日因為家裏所有的水都集中在一個水囊裏面,木槿怕被人發現自己的秘密,整個白天不曾喝過一口水,只有晚上歇下來時才會悄悄喝水。

所以,她同樣渴極了。

待喝完水,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滿足的表情。

此時,還有許多人圍在水井旁邊忙著打水。

“劉老三,你家才打過一桶,又過來湊甚熱鬧。”有人嘟囔道。

他等了許久才輪上,結果才剛打過水的劉老三又擠過來,讓人氣得牙癢癢。

同樣一次都沒有打過水的人家跟腔:“俺們都快渴死了,你莫耍賴皮。”

劉老三本就不是臉皮厚的人,見到眾人都在擠兌他,訕訕地離開了。

第一次打水是他二兒子過來打的,劉老三抱著僥幸的心思,在二兒子打完水以後,自己又拿起剩余的一個水桶前來打水,沒想到被人給發現了。

自從災年到來,王家村一直處於抱團取暖的狀態,開始逃荒以後,這種近似“相依為命”的感覺更進一步,人們有了越來越多的默契。

當然,這和此時宗族觀念重、絕大多數人家同宗也脫不開關系。

譬如今天打水,他們雖然都爭先恐後搶著擠著向前,但是打到水的人家,打完之後默契地沒有再過去,因為還有許多人一次都沒有打上。

此時,所謂的公德心觀念還沒有開始流行,但木槿覺得已經可以用這個詞匯來形容族人們了。

等所有人都把水桶打滿,太陽都下了山。

王寶山給牛喂了整整一桶水,崇武見到這麽快就喝完了水,又過去拎過來一桶。

見到王寶山不再喂水,崇武還納悶:“爹,你咋不多喂一點?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在崇武眼裏,自然喂的越多越好。

這也不怪他,以前喂牛的活計大都是王寶山自己來,偶爾周氏也會做,崇武很少沾手。

王寶山對兒子解釋說:“傻孩子,牛同人一樣,每天就是喝那麽多水,人喝多水肚子疼,牛不會說話,但也會疼。”

王寶山有自己樸素的生存哲學,和許多上了年紀的一樣,他自己一點一點摸索,自成一套道理。

王寶山解釋完,崇武居然很快就明白過來。

隊伍裏好幾個人剛才因為喝水太多,撐得肚子疼,有個人還吐了。

周圍看到的人都替那人可惜,因為嘔吐在他們看來無疑是在浪費糧食,嘔吐的那個人同樣為了自己浪費糧食而自責不已。

——

今天,王李氏準備給家裏人熬梗米粥喝,她們家只在剛出發那兩日曾經熬過粥,後頭因為缺水,便再也沒有做過。

是時候給家裏人補充一點力氣了。

所以,今天晚上,每個人碗裏都是滿滿一大碗,其中大半碗都是米。

木槿喝著粥,整個人幸福到冒泡。

出門在外,特別在逃荒過程中,喝點熱乎的,再吃得飽飽的,就已經非常幸福,感覺整個人都被溫暖所包圍著。

今天吃東西之前,木槿還特地洗了把手。

因為缺水的關系,她每天最多用濕巾擦一下手,已經十來天沒有洗過手了。

村裏人都差不多,在喝飽以後,紛紛去洗手,這倒和他們愛不愛衛生沒有關系,而是他們每天趕路時間一久就容易出汗,手心偶爾也會有汗,加上風餐露宿,什麽都碰,手上一臟就容易粘,十分不舒服。

木槿和王李氏用一個水盆洗的手和臉,洗完之後水盆裏的水居然變成了黑色的。

村裏其他人幾乎都是一樣的情況。

村裏有孩子居然撩起水桶裏的水三五一群開始打起水仗來,大人們追在孩子身後使勁喊:“天冷,莫要把衣裳弄濕!”

“不冷。”孩子笑嘻嘻丟下一句話便同小夥伴們玩耍起來。

和忙於趕路連喘口氣功夫都沒有的大人們不一樣,不管家裏頭有沒有牲畜,好多人家都是讓孩子跟著走一程路,若累得走不動道,便坐到自家板車上,有牲畜的人家用用牲畜拉著,沒有牲畜的人家就讓孩子爹拉著他們。

大多數時候,他們都要和家裏大人們一起吃苦,也許小孩子天性樂觀,今天找到水之後,他們便第一個解放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