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織女(第2/3頁)

“我和族人們一路扶持走了上萬裏路才來到明州,實在不忍分離,還望大人能夠……”

他後面沒有明說,但對方浸淫官場數年,哪會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他摸摸剛得來的人參,思慮良久。

王寶興屏聲凝氣,在那裏擔驚受怕。

在人員流動不大的鄉土宗族社會,人人都明白抱團取暖的重要性,作為外來戶很容易受到欺負。

就算人家沒有光明正大欺負你,但遇見難事,總歸有獨木難支的時候。

以前在王家村,以王氏族人為主,村裏的鄭家劉家皆在百年前或者幾十年前遷過來,花費數年才勉強融入王家村,如此可想而知被單獨分到村子裏會有多麽艱難。

車隊裏很多人習慣了彼此扶持,哪怕中間會吵架、會有摩擦,他們也願意跟原本熟悉的人一塊。

所有人都在注意族長和判官那頭的動靜。

有人雙手合十:“老天保佑,保佑俺們分到一處去吧。”

別的災民不在乎被分到哪裏,有的甚至舉族逃難最後只剩下幾個人,只消跟官爺提上嘴,自己想跟族人分到一處,官爺就會滿足他,因為就那三五個人不怕他們掀起風浪。

王家村車隊卻不同,男同老少加起來快一百六十人,人數著實不算少。

很多人想著,只要不讓他和族人們分開,即使土地差點也沒事,他可不想被當外來戶排斥。

就在王寶興覺得判官要拒絕自己時,對方終於發話:“如此,你們便去織女鎮吧。”

織女鎮處於明州城外,距離明州城只有幾十裏地,通行倒算便利。

鎮上有五十來戶人家,人口是車隊的三倍往上,也不用擔心這群外鄉人會欺侮織女鎮的原住民。

王寶興不曉得織女鎮情形如何,鄭把總卻知道那裏的情況。

織女鎮民風淳樸、距離明州城的距離極近,倒算個好去處,

見相熟的鄭把總對自己點頭,王寶興終於放心,然後再三向判官致謝。

兩千個災民分成十幾批被官兵們帶走。

鄭把總道:“我便不隨你們去織女鎮了,老翁你一路保重。”

王寶興躬身行禮:“若沒有官爺您的護佑,我們路上只管會遇見更多艱難,我和族人們皆感念您的大恩大德,等我們安下家來,還望官爺能夠賞臉來寒舍吃席。”

“有機會的話,我定要去叨擾你們。”

幾十日的相處足夠看清對方為人如何,鄭把總覺得眼前老翁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即使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明州,只要活的夠久,照樣能攢下不少家業。

鄭把總的兒女皆在明州,他明白和這樣的人結交沒有壞處,倒願意給王寶興幾分面子。

明州城周邊只留下三百人,他們去了織女鎮,另外一百余人被分派到其他的村子和鎮裏去。

聽負責押送他們的兵丁私語說分到古亭村的人有福啦。

古亭村在三年前遭遇倭寇劫殺,村裏大半人死去,現在僅余下二十來人罷了,去古亭村的災民不光能有肥沃的土地耕種,還不用因為勢單力孤受人欺淩,果真是個好去處。

明代中後期,即為日-本的戰國時代,由於戰亂四起,當時倭國國內經濟受創,一部分武士便來到東南沿海進行劫掠,因為他們屬於流竄作案,所以常常出現整個村鎮被殺光的慘狀。

富庶的古亭村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說話的功夫,他們居然已經抵達織女鎮的地界。

木槿看著路邊田地裏的桑樹,心想織女鎮這個名字當真貼切。

周邊山脈頗多,裏面或整齊或零散地種植了許多桑樹和茶樹,這是他們在西北從未見到的景象。

“往後俺們說不準就能天天喝茶,說不準還能穿財主們才有的絲綢衣裳哩。”

在他們看來,茶葉屬於奢侈品,有的人直到死亡也沒有嘗過茶葉的滋味,富裕如王寶山家,茶葉也是逢年過節招待親戚的貴重物品,光想到往後經常可以喝茶,人們心中就滿懷憧憬。

因為古怪的天氣,茶樹桑樹都變得光禿禿,只能瞧出個模糊的輪廓而已。

當然,民以食為天,旁邊的空地還有糧食被收割的痕跡,那應該是用來種糧食的。

崇文崇武已經挑了一整天擔子,然而他們感覺不到絲毫疲憊。

崇武覺得自己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氣,只想快點走、再走快點,趕緊來到織女鎮分地蓋房屋。

他再也不想過大冬天還睡在荒郊野外的日子。

與災民們的歡喜不同,織女鎮幾十戶人家滿懷戒備,看待他們的目光中充斥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敵意。

作者有話說:

看見好多小天使問男主的事,這裏說一下,男主在幾十章之前就出場過啦~

感謝在2022-05-06 18:34:33~2022-05-06 22:06:3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