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遷徙(第5/7頁)

王寶興回道:“外頭路這般泥濘難走,能從大水裏活下來已經不容易,還不如將糧食放在家裏,說不準過個十日八日水就退了。”

裏正卻露出不大贊同的表情。

外頭人人缺衣少食不假,護住家當同樣需要花費天大的力氣,可把糧食放在隨時可能被大水淹沒的房屋裏,無異於暴殄天物,

甚至連膽大包天的流民賊人都不屑於豁出性命遊到被大水淹掉的地界尋找食物,等待那些糧食的命運只有發黴。

譬如裏正自個兒家,他家比尋常人家富裕、存糧自然多些。

他跟老妻兒女把能帶的糧食全給帶上,實在無法攜帶才將剩余的給藏在地窖,誰知東小莊這群人看似精明,卻愚蠢到每家只帶大半袋糧食。

裏正忙著逃命,倒沒空繼續搭理東小莊。

王寶興怎會不知裏正的想法,他並不在意旁人的看法,反正關系到大夥性命的糧食都藏在劉半仙的乾坤袋中,只要他們能在洪水裏活下來,後頭再不會有什麽災厄。

同樣,東小莊輕裝簡行的好處在逃命的路上顯現出來。

道路泥濘不堪、積水不停上漲全然沒過膝蓋,十來歲的孩子大腿甚至要被積水淹沒,人們即使不帶任何東西行走都十分困難,更逞論攜帶這般多的家當。

織女鎮的鄉民每每走出幾步道就被累到大口喘氣,恨不能在背上插根翅膀馬上抵達藥山。

假如不帶任何東西,一天之內就能到達藥山,結果因為道路泥濘、家當太多的緣故,他們在天黑時才走了不到一半路程。

東小莊安頓下來之後,只對織女鎮和明州城的大致情況有所了解,並不清楚與藥山的具體距離,之所以曉得走了多少路還是織女鎮那群人說的。

外頭全是積水,連坐都沒處坐,人們所謂休息不過是停下前進的腳步略站站而已。

大人還成,尚且可以勉強支撐,孩子卻不好辦。

五歲以下的孩童個頭太矮,被爹娘背在背上亦或坐在竹筏上,再大些的最難挨,他們既不像大人般身強力壯在積水裏獨立行走,又不如年紀小的被爹娘背在背上、抱在懷裏前進。

如果沒有親身經歷,木槿或許會有疑問,竹筏上既然能裝東西為什麽不能把孩子放在上頭、大人累了上去歇會兒腳?

其實,這就要從積水深度和竹筏的質量說起了。

如果水再深些,竹筏倒能夠在上頭輕巧地漂浮,奈何如今水剛到膝蓋至大腿的中間,按照後世物理學角度看,妥妥屬於浮力有限;竹筏同樣不是由專業人士打造、而由普通農人緊趕慢趕做出來的,即使足夠結實卻仍舊存在些許不足之處。

人們將鍋碗瓢盤甚至糧食放在竹筏上,有時候一個不注意竹筏便翻了,著實不敢把孩子放上去。

為免夜長夢多,縱使累極,眾人依舊不分日夜趕路。

王寶興加大嗓門對族人們說道:“快了,等明日天亮咱們就到藥山啦!”

自打逃荒結束,王寶興身子就大不如以往,時常出現精力不濟的問題,他眼下整個人暈暈乎乎好像隨時都會倒下去。

王寶興意識模糊,他根本不曉得大夥已經走出多遠,怕他們因為過分艱難的路途喪失鬥志才隨口說了句明日天亮就會抵達藥山的話。

族人們對向來英明的族長懷有近乎盲目的信任,有的人聽完族長的話一度懷疑是否是他自己記錯了。

唉,糾結這些做甚,族長的話總是對的,只消再堅持幾個時辰就能去藥山歇腳啦。

王寶山死命拉著黃牛往前走,牛吭哧吭哧喘著粗氣,導致拉著韁繩的王寶山頗費力氣。

而崇文崇武每個人都拉著竹筏往前走,竹筏上放置著家中必須的雜物。

吉祥如意則由木槿、王李氏並周氏三個女眷輪流背著,幸好她們都是走過上千裏路逃荒過來的,吃苦頭賣力氣對她們而言已經是家常便飯。

雙胞胎同樣乖巧,姐弟倆已經懂點事,雖然不知道大人為什麽冒雨前行,卻好像模糊知曉不能給大人添麻煩。

吉祥已經乖巧地伏在王李氏的肩頭睡著,而如意則瞪著圓滾滾的眼睛好奇打量周遭的事物。

周氏見婆母已經背著吉祥近兩個時辰,欲把吉祥接過來。

如意從出發開始就沒合眼,吉祥同樣剛閉上眼睛不久,王李氏怕把孩子吵贏,便對周氏搖頭。

木槿對周氏說:“嫂子,你且多看顧親家大娘點。”

木槿口中的親家大娘即周母,自打周大山人沒了,周母便始終瘋瘋癲癲的,最嚴重的一段時間連吃喝拉撒都不受控制。

周氏六個弟弟知曉母親因為何事才變成如今的模樣,對母親十分孝順。

這回往外逃命時,年長的鐵錘鐵柱等人背著鐵鍋、衣物、糧食往前走,最年幼的鐵杵等人則始終牽著周母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