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外放(第3/4頁)

“秀秀姐,此一別,來日終會再見的。那時候,我們會和現在大不一樣的,比現在好很多很多。”

姜茵茵這話說得十分認真,打斷了秀秀的愁緒,她摸摸兒子有些小毛茬子的頭,溫柔道:“好好準備著,祝你們一路順遂。”

和程瑞的見面,就更樸實無華了。

老程是走南闖北往四方的人,曉得他要走,說準備了好些東西,等具體方位下來了再送他。

又言:你到時候到一地兒,若是那邊的情況不太好,就找我的商號,商貿上能幫上忙的地方,三弟我絕不推辭。

“多謝三弟!”

“共為百姓!”他也拱手。

雖然在京城,更忙更累壓力更大錢額也更少,但程瑞就是更開心了,為君父,為民,思及此,便豪情萬千。

陳延在京城走的最後一站,就是他曾經走過的第一站,京郊的李家小村。

這次他來得隱秘,沒有騎馬,沒有穿綢衣棉衣,而是坐牛車,穿著麻布戴著鬥笠過來的此處。

這會兒還是年間,村子裏滿溢著過年的味道,起磚瓦房的人更多了,路邊插上了一些木牌,村子中心那裏的小販更多了。

他看見村中心邊上還建了一棟挺醒目的房子,過去一看,竟然是個小書塾,令陳延驚訝的不是私塾,而是這地兒有左右兩邊,看墻上貼的黃紙,一邊是孩子們上學的識字私塾,一邊是大人們上課的農學私塾。

他復又在這兒走了兩圈,有人見他行跡可疑,攔住了他就要盤問,卻在站定後看見了他鬥笠下的那張臉。

二根目色恍然,很快知道了陳延想幹什麽,就帶著陳延在這兒走了一圈。

有本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帶著,陳延幾乎可以去任何地方,別人在討論看見他也不會突然停下,甚至偶爾他還能愉快加入他們。

於是,陳延發現,錢財富足、精神富足之後,人的改變是無窮的。

他們依舊瘦弱,臉上卻掛著對未來向往的微笑。

他們依舊黝黑,但精神徜徉著燦爛光明的未來。

百姓之間不再只有嘆氣,他們會問,會說,會想——

“我大兒讀書識字去了,好好種田,來年也送二兒去!”

“說是學得不錯,將來有出息,能當個賬房。”

“我們種田也有大學問哩,今年就要燒田,瑞雪兆豐年!”

“種菜也是有的!”

“聽說後面還有新的私塾,我想去學一學。”

“要是認識字就好了,雖然講得很好,但是有些聽不懂,也不知道怎麽記。”

他們臉上縱有煩惱,也是面帶幸福微笑的煩惱。

陳延想,這就夠了。

變法之意義,推學之意義,便在如此。

他將向自己心往之處努力進發!

落定心,年後開朝,家裏在給小黑炭趕制衣服,陛下的調令終於下發至吏部。

陳延外放!將至百理府任知府!

此調令頗有意思,一般來說,出門熬資歷,官職一般是平調,基本不會提升或者降低,按理來說,陳延外出謀事,一般是從知州做起,或者做提學,降半品,在外慢慢熬。

但他竟然升了!一員外郎外放升知府!簡直不可思議。

不過考慮到是百理州府……大名最遙遠的府城,據傳聞說,那兒氣候炎熱,蚊蟲蛇鼠很多,林多瘴氣,民多不開化、是蠻夷之輩。

陳延可是天子寵臣,怎麽會被排去那種地方?

是以,今年早春,陳延一直接受著同僚們或同情、或嫉妒的目光,但他自己並不在意這些。

他趁著有限的時間翻出了百理府的地志、翻出了大名的粗略地圖,一些人寫的百理遊記,腦子裏畫面慢慢補全,這百理,應該在溫熱帶裏,常年溫差小,雨水充沛,是一個種地的好地方。

茵茵一聽,也覺得不錯,反正是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可以去看看完全不一樣的風景。

兩個年輕人豁達,姜大人一開始雖難接受,後面想著想著,也想通了。

在他們臨行前,給了陳延一塊玉佩,說他曾與百裏州府那邊的駐軍刺史有過交情,讓他有事可以去找刺史。

“此一去,山高水長,你多照拂茵茵。”

“爹,娘。”因為路遠,旨意下後沒多久,陳延就要出發了,出遠門,他身後跟著護衛隊和幾隊鏢師,“兒不在,望你們不必擔憂,我會按期寫信回來的!”

送親千裏,終須一別。

待到陳延和姜茵茵一起放下車簾,目光由看後路到看前路,這京城便離他們越來越遠、越來越遠了。

車輪滾滾,陳延對茵茵說:“去途可能會很辛苦。”

“反正只有你和小黑炭會受不了。”姜茵茵眨眨眼,“我是不會的。”

“我也不會的。”陳延很自信,“留了許多時間,我們便在路上慢慢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