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系統新春大禮包(第2/4頁)

“但是上有昏君禍國,權臣當道,中有藩王不聽號令蠢蠢欲動,下有百姓食不果腹,流離失所。”

誠郡王一攤手:“這些年,啟國國運一年不如一年,前不久,聽說寧州傳來消息,大啟天子跑去寧州開什麽絲綢坊,與民爭利,不但把當地許多大戶的生意全部擠垮,還把得罪他的官員統統砍了頭。”

他嗤笑一聲:“你說,天底下哪有這樣奇葩的皇帝?”

商左依然覺得似乎哪裏不太對勁,誠郡王第一次來啟國,從未親眼見過這裏人們的生存狀態,兩國之間信息來往不暢,印象還停留在前些年被燕然打得差點亡國的時期。

倘若果真如此,大啟皇帝怎會突然下令恢復大朝賀呢?難道就那麽死要面子活受罪?

商左不敢觸他黴頭,還好附和兩句不再多言。

直到龐大的使團馬車隊進入京城,馬車行駛的地面似乎越發平緩,完全不像渤海國的官道,馬車顛簸得,哪怕墊上數層厚實的棉絮,都震得叫人想吐。

商左作為走私商,兼渤海國的情報探子,常年奔波於幾個國家運送大宗貨物,他對道路的路況尤為敏感。

如此平緩的道路,無論是商隊還是行人,甚至軍隊疾行,都是極為方便的。

商左有些憂心忡忡地對誠郡王提了一嘴,換來對方一個不屑的白眼:“不過是啟國皇帝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大肆修路,哼,為了這條路,還不知道累死多少民夫。”

“這個皇帝就算還沒被底下人造反,依本王看,也不遠了。”

商左只好閉上了嘴巴。

除了渤海國使臣團,北漠的羌奴國,西南的南交夷族,東南海域的諸多海島聯盟,都派遣了不少使節,帶著本國商隊,進京參與大朝賀。

企圖像往年那樣,用少量廉價的土特產貢品,換取啟國皇帝禦賜的大量金銀財帛。

其中甚至包括燕然使團。自去年燕然太子主動投降退兵,簽署議和停戰協議以來,燕然和啟國大體維持著表面的和平。

燕然雖有心厲兵秣馬再次開戰,偏巧燕然王意外離奇死亡,幾個王子內部爭鬥不休,暫時無暇他顧,邊境難得一直維持著平靜。

除了外國使團,雍州、蜀州、寧州、荊州和淮州,都派了官員帶著賀禮,進京向皇帝歲貢。

這些使團和官員們,有人滿懷崇敬,有人包藏禍心,有人忐忑不安,還有專門為了打探京城情報,或者想親眼見一見那位傳說中名聲兩極分化的皇帝,究竟從昏君變成了什麽樣子。

皇帝在寧州微服私訪,派軍隊一把剿滅了寧州刺史和永寧王府盤踞多年的勢力,這件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漸漸從寧州傳揚到了淮、荊、蜀等地。

皇帝以雷厲風行的姿態,把寧州打了個措手不及,下一個,皇帝會敲打誰?弄不好,又是滾滾人頭落地。

似真似假的謠言一天一個樣,攪得南三州權貴階層十分不安。

他們忙不叠借著朝賀的機會,派人進京好生打探情況,這位突然性情大變的皇帝,究竟打著什麽算盤。

各國使臣和各州官員,幾乎在同一時間,陸續抵達京城。

很快,一些多年沒有來過啟國京都的外地人,都或多或少露出了詫異的神情,尤其是跟隨在誠郡王身邊的商左。

這些年他來過京城好幾次,印象裏,自從燕然不斷南侵,來自北方流亡的流民就越來越多。

啟國國都雖然看上去繁華,實則富裕的只有權貴和地主、士紳們,底層的百姓節衣縮食,一年勞作到頭都很難吃上幾口飽飯。

哪怕國都之中,流民和乞丐的數量都不少,治安也亂的很。

商左隨著使團在四方驛館下榻,陪同誠郡王一路遊覽,這才發現,京城中央的禦道變得十分寬闊整潔,道路兩旁行人來往熙攘,相當熱鬧,叫賣吆喝聲起此彼伏。

作為走私商,商左的眼光十分毒辣,他意觀察人們的衣著,大部分人居然都穿著沒有補丁的新冬衣。

還有不少人穿著一種灰白色毛茸茸的高領套頭衫,頭上戴著毛茸茸的皮帽子能把耳朵也遮住,這種款式的衣帽,他在渤海國從來沒見過。

街道上,牽著小孩出來采買年貨的大人甚多,臉上絕少有朝不保夕的愁眉苦臉,反而大部分人都笑容洋溢,充滿憧憬新年的朝氣。

甚至連衣不蔽體的乞丐都少得可憐,在渤海國,商左幾乎每走到一條街巷,都能遇到三五成群上來乞討的乞丐。

商左找到街邊販賣布匹的布莊,問:“掌櫃的,那種灰白色毛絨的布料,怎麽賣?”

布莊掌櫃上下打量他一眼,道:“外地人吧?你說的毛線吧。”

說著,他取出幾團團成圓球狀的羊毛線,還有幾根棱角圓滑的毛衣針。

商左上手搓了搓,只覺毛線手感柔軟,毛衣很是厚實保暖,還能緊緊裹在身上,不像那些棉衣棉襖還需要用腰帶和盤扣綁在身上,才能足夠貼身不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