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喻行舟的心聲(第2/4頁)

這些人中,有的得自由,就去別的州府繼續重操舊業當“和尚”,有的無處可去,也沒有謀生的一技之長,反而習慣了當蒙學先生教人識字的工作。

更有機敏目光長遠者,看準了朝廷對蒙學教師人才的需求,竟然在京城開設起“蒙學教培”私塾,專門培養蒙學老師。

配合朝廷新印制的一批,由皇家技術學院文博士林若修訂的“蒙學詞典”,生意一度很是火爆。

或許是因為長期在造紙坊和印刷廠工作,李計每天要和數不清的文字打交道,在掃盲班時,學習進度一日千裏,短短幾個月,就能把常用的三百字,寫得像模像樣。

起初,李計對於小少爺耳提面命,讓他一定要學會寫字感到不解,像他這樣的普通工人,不識字照樣能幹活,他又不指望去考科舉。

隨著初級常用字班畢業,他漸漸發現,在作坊做工時,與廠裏的老師傅交流起技術經驗來更容易理解了,偶爾得到老師傅的指點,生怕自己忘了,趕忙找了紙筆記錄下來。

他在作坊裏各個崗位全都輪過一遍崗,時不時記錄一些犯過的錯誤和心得體會,時間一長,竟然把造紙和印刷大部分流程工藝都爛熟於心。

李計有種朦朦朧朧的自信,若是將來他攢下足夠的家當,他甚至能自己出去開一間造紙作坊,自己當東家掙錢!

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李計回到家,一進門就感受到一股溫暖撲面而來,他把帽子和棉襖脫下來,院子裏的公用廚房已經傳來陣陣米飯的香味。

“你回來啦——”剛進門的新媳婦穿著圍裙出來。

李計看著媳婦紅撲撲的臉,傻呵呵笑了一笑,趕緊把買的燒鴨拿給她:“還熱乎著,你先嘗嘗!”

媳婦是隔壁棉毛紡織廠的女織工,曾經是從幽州逃難來的流民。

她住的女工宿舍就隔著一條街,兩人作息時間一致,上工下工時不時碰上,久而久之,郎情妾意,在作坊管事的撮合下,終於成就了好事。

“你怎麽買了燒鴨?”媳婦眼睛一亮,舍不得吃鴨腿,只小心翼翼切下一層酥脆的鴨皮放進嘴裏,鹹香的味道帶著一點油腥,令人口舌生津,伴著噴香的米飯,好吃的不得了。

她從前逃難時餓怕了,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她再也不想回想,但省吃儉用的習慣依然保留了下來。

李計有些心疼地看著媳婦:“這不是快過年了嗎,不用省著,最近作坊都是三倍工錢,還年底獎金足足有兩貫錢,我們能買好多年貨。”

李計笑眯眯地雙手比劃著:“燒鴨,燒雞,燒鵝,都是你愛吃的,咱們一天買一點,每天吃不重樣!”

媳婦噗嗤一下笑出聲:“這麽多好吃的,哪是我們能享受的日子?你以為是你土財主嗎?我們鄉下的財主也只有過年才有大魚大肉呢。”

他坐在燒熱的炕上,這種熱炕是從前只有供得起木碳的貴人們,府邸上才有的“地龍”,每天都需要燒大量柴火,才能讓房間一整天都保持溫暖。

如今園區開設了好幾間蜂窩煤廠,一文錢能買上兩斤煤,夠燒好幾天。

炕上的床褥也是紡織廠出的嶄新棉褥子,李計新婚時特地置辦的,往熱炕上一鋪,冬日裏摟著媳婦美滋滋一覺到天亮,沒有饑寒,生活充實,別提多幸福。

放在他們臨陽縣老家,他的老東家李家的少爺小姐們,過的日子也不過如此。

一想到將來,努力工作攢資金,自己開一間造紙坊,再跟媳婦生一雙兒女,置辦下一份家業,把忙活了一輩子的二老接來住,看著兒孫繞膝,還有比這更美滿快活的日子嗎?

給他神仙也不當!

※※※

華燈初上時分,正值新春燈會慶典,禦街上行人如織,時不時有鞭炮的聲響此起彼伏。

大戲樓裏,戲班正在上演新劇目,台上引得看客頻頻叫好的,正是渤海國商人商左獻給蕭青冥那一對雙胞胎。

他們戲班編排的劇目,跟那些常見的風花雪月才子佳人不同,講述的大多是底層的普通百姓遭遇不公,反抗權貴,最後努力用自己勤勞雙手過上好日子的故事。

改編的《斬鐵記》,還有發生在惠寧城紡織作坊的《絲衣記》,在京城第一次初登場,立刻引起了一陣觀看熱潮。

《絲衣記》尤其受到眾多婦女的追捧,有些未出閣的閨閣小姐,甚至喬裝打扮成男子模樣,都要親眼來戲樓點上一出。

大戲樓二樓的雅間,正對戲台中央最好的位置,兩個男子正看戲看得津津有味。

小桌上放著各色甜點和堅果,瓜子、松子核桃一應俱全。喻行舟手裏正抓著一把香炒葵瓜子,在嘴裏嚼得哢嚓哢嚓。

蕭青冥坐在他身邊,單手支著下頷,用余光暗搓搓偷瞄他,這一邊看戲一邊嗑瓜子的習慣真是十幾年都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