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除了發往北境的公文,禮親王還親筆寫了一封書信給顧非池,把整件事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寫在了上面,事關重大,就由怡親王帶上這封密信親自跑了一趟北境。

此行除了送信外,怡親王還有一樁差事,就是把留籲鷹押去北境,確保將人親手送到顧非池與謝無端的手裏。

怡親王在七八年前也曾去過一次北境,可是,僅止步於蘭峪關。

前朝的領土北至烏寰山以北,比大景更為遼闊,然而,前朝末年,朝廷腐敗,各地戰亂四起,一直覬覦中原的北狄人伺機南下,一舉打下了烏寰山。

直至太祖皇帝建國時,大江以北的疆土才安定下來,而江南一帶三分天下,匪亂叢生,太祖決意南征,統一南北,偏又忌憚北狄大軍在蘭峪山脈以北虎視眈眈,彼時,是謝家先祖謝策臨危受命,在太祖立下軍令狀,帶領金鱗軍守住了蘭峪關,沒讓北狄進入中原。

之後,太祖皇帝又花了足足十年才統一大江南北,臨終前的夙願就是能夠拿回烏寰山。

這件事在宗室中也是人盡皆知,無論是先帝,還是為他們授課的太傅,都不時把這些往事掛在嘴邊。

拿下烏寰山的夙願太祖與先帝都沒有完成,今上沒有做到,但現在,太子顧非池做到了!

想著,怡親王不由心潮起伏,只覺大景的未來一片光明。

在這種激動的心情中,他帶著十幾名親衛終於抵達了蘭峪山脈下。

這一路快馬加鞭地走了四天,他已是風塵仆仆,難掩疲態。

明芮奉顧非池之命親自帶人來山腳迎怡親王,帶著他穿過了蘭峪關,來到了蘭峪山脈以北。

不過一山之隔,怡親王就有種海闊天空的感覺,精神一震,不無激動地打量著周圍的景致。

這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冬月下旬的寒風瑟瑟,將枯黃的野草刮得亂舞,簌簌作響。

一行人策馬疾馳,衣袍也被風吹得鼓起,獵獵飛揚。

一身黑色輕甲的明芮騎著一匹高大矯健的黑馬,昂首挺胸地迎著呼嘯的寒風,舉手投足間,顯得落落大方。

來北境不過月余,她白皙的皮膚已經曬成了小麥色,整個人的氣質也顯得英朗灑脫,與京中那些養尊處優的姑娘家迥然不同,仿佛脫胎換骨了一般。

遲疑了一下,怡親王驅馬與明芮並行,突然開口道:“北安伯,唐修堯已經被定了淩遲之罪。”

唐修堯便是寧王。

按照大景律,謀反及大逆罪,淩遲處死。

淩遲,即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是比斬首示眾更嚴重的刑法。

明芮纖細的手指緊攥韁繩,眼簾微微垂落。

她淺淺一笑,轉頭對怡親王道:“多謝王爺告知。”

她的眼眸明亮通透,讓人看著就覺得自信豁達,就仿佛她天生屬於這片寬廣遼闊的土地,這裏才是她的歸處。

怡親王便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問道:“最近北境的情況如何?”

明芮的臉上露出一抹明亮的笑容,道:“這兩個月,陸續已經有一些百姓返回了北境,靠近幽州的雍城、天水城回來了數千人,蘭山城、平洛城也有一兩成百姓回歸。”

雖然回歸的百姓大部分是去了北境與幽州交界的城池,其它北境諸城幾乎還空著,但對明芮來說,這已經是個好兆頭了。

她相信,等百姓看到北境安定,自然會回來。

時人都會想要落葉歸根。

明芮自信地笑了,神采飛揚。

怡親王這一路北上,也看到了一些拖家帶口的百姓,心頭唏噓,正色道:“內閣正在擬一些針對北境減賦利民的政策,來年會更好的。”

“王爺。”明芮忽然勒了勒韁繩,喊住了旁邊的怡親王,同時一擡手,表情嚴肅地對著後方做了個手勢。

後方兩人的親兵也都齊齊地停下了馬。

當馬蹄聲停下,周圍就漸漸地安靜了下來,只有馬匹的嘶鳴聲和呼嘯的風聲回蕩在周圍。

迎面拂來的寒風送來了遠處的鼓聲,一下接著一下,聲聲不止。

從他們所在的位置極目遠眺,可以望見遠處連綿的山脈,影影綽綽。

這鼓聲是從山脈那邊傳來的。

“這是……烏寰山的戰鼓?”怡親王若有所思地道,眼眸陡然變得銳利起來,神情一凜。

明芮點了點頭,沉聲道:“兩國戰事現在膠著在烏寰山。”

“北狄前後已經來了兩批援軍,第一次三萬人,第二次是兩萬人。”

說著,明芮擡手遙遙地指著烏寰山的方向,眼中閃過一抹淩厲的鋒芒:“現在這是第三批援兵了……他們比之前預估得早到了一天,還真是性急啊。”

她的聲音很平靜,似乎對前方的戰況並不憂心。

說話間,遠處的戰鼓聲不曾停止,甚至還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