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玫瑰花餅

挑菜節後,沒過幾日,槐花上場了。

不光是古代,現代人也有不少吃槐花的。

槐花的吃法比較多,最簡單的是用開水焯一下,撒上鹽和香油,直接拌著吃;也可以撒些面粉,拍成小薄餅,用油煎得兩面焦黃,味道極鮮極嫩。

比較傳統的吃法是用槐花蒸麥飯。淘凈的槐花撒上薄鹽,拌些玉米面,上籠屜蒸熟。

蒸好的槐花麥飯,玉米面裏點綴著星星點點的槐花嫩蕊,鴨綠鵝黃,熱氣襯著清香,好看又好吃。

可惜本朝還沒引入玉米,無法體會到最正宗的槐花麥飯的風味,林稚決定折中一下,用同樣顏色澄黃的小米面代替。

小米面不好找,他把整條十裏天街翻了個底朝天,終於在一個犄角旮旯的米糧鋪子裏買下二兩,又沿路摘了不少槐花,遇見好幾個那日在南湖挑菜的熟人,也在摘槐花。

視線對上,紛紛相視一笑——不愧是同樣愛吃野菜的人!

把槐花帶回家中,撒鹽,放油,分次逐步添加小米面,讓每一粒洋槐花均勻裹上面粉,再撒些碧綠的槐樹嫩葉作為點綴。

林稚不喜歡吃面太少的,面少壓不住生花味,因此加了不少小米面,金黃燦爛,十分喜人。

筷子輕輕撥散,拌好面的槐花可以上鍋蒸了。還沒蒸熟,槐花的清香氣息就已經飄了出來。

蒸熟之後,澆上提前備好的料汁,飯中透露著絲絲縷縷的甜香,酥香爽口,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就連從小到大吃慣了槐花飯的沈小七都忍不住誇贊:“阿郎好手藝,比我阿娘做的都好吃!”

林稚笑著拍了拍他的頭:“這話可不能被你阿娘聽見。”

過完挑菜節,很快就迎來花朝節。

二月十五花朝節,是民間祭拜花神,祈求世間花木茂盛、人們生活吉祥如意的節日。

這一天百花盛開,適宜觀賞,人們除了祭拜花神,還要外出踏青賞花。臨安市民每年都要去錢塘門外的玉壺園觀賞奇花異木。

玉壺園乃皇家園林,占地三畝,亭台水榭俱全,奇花異木爭艷,布置得相當精致。

從花朝節一直到寒食節,園林持續開放,男女老少都能去玩。

為了讓人們玩得更盡興,園子裏除了亭台和花木,還陳設著書畫、古玩、首飾、玩具,小孩子們還可以在這裏打秋千、扔飛鏢、踢球、鬥雞,不亦樂乎。①

林稚自然不能放過這個熱鬧。

不過,他並不是單純為了湊熱鬧而去——園林裏有許多攤位可供商販擺攤做生意,很適合去分一杯羹。

離完成租店的目標越來越近,他不想放棄。

花朝節活動多姿多彩,節日飲食也獨具特色。要說花朝節吃什麽,最先想到的便是百花糕和百花酒。

百花酒,顧名思義,是用百種野花釀的酒,林稚沒喝過,但通過名字就能聯想出來,此酒一定清香芬芳,甜而有勁。

今年的百花酒來不及釀制,做些百花糕卻是不在話下。

和百花酒不同,百花糕的餡料並不是百種花卉,而是只有一種,且多為牡丹花,因此百花糕又叫做牡丹餅。

牡丹餅以豆類為主要原料制作,輔以精心糖漬的牡丹花瓣,看著雍容富貴,吃著芳香濃郁。

牡丹雖好,卻不合林稚的口味,況且大街小巷都在賣牡丹餅,大同小異,就算他順應潮流,也未必能博得一條好銷路。

不如做些改進,將內裏的餡料換成玫瑰,做成玫瑰花餅。

玫瑰花餅做法和後世的鮮花餅差不多。選新鮮玫瑰,用糖漬成玫瑰醬,加炒熟的糯米粉調和掉過於甜膩的味道,再添些炒熟的核桃碎,包進油酥皮,上爐烘烤。

烤好的玫瑰花餅盈盈一個托在手心上,精致小巧,花香濃郁,沁人心脾。

掰開一個,花瓣多而糖醬少,碾碎後的核桃與玫瑰花醬完美混合,很好地中和玫瑰花醬的甜度,更為餡料增香,外酥內軟,香甜不膩。

林稚終於理解,嘗遍萬千美食的乾隆皇帝,為何要七下江南去品嘗這道玫瑰餅了。

遊園當天,人滿為患。付過兩個人的茶湯錢,林稚帶著沈小七擠進了玉壺園。

沈小七本就年輕,得了林稚的工錢,吃穿比起從前都提了一個档次。而且因為這幾日一直在室內忙活,人似乎白了點,個子也躥了些,看上去挺俊不少。

林稚莫名有一種吾家大兒初長成的感覺。

好大兒甫一入園就帶著林稚一路狂奔,成功擠跑幾個競爭對手,找到了一處適合擺攤的上好地帶。

中心地段,地面開闊,身後還有一大片有魚有荷的池塘,簡直是會員級別。

林稚心情大好,打算好好獎勵一下有功之臣,大方地從食盒裏拿出兩塊玫瑰花餅,“先墊墊肚子。”

沈小七當然不會單純地墊肚子,邊掰開花餅展示邊吆喝:“各位客官,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大家看看我家阿郎新做的百花糕,瞧瞧這餡料,瞧瞧這酥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