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津樓賜宴

三月初三,上巳節。

每年官家都會來到金明池畔,登臨寶津樓,開設瓊林宴,同時諸軍也會獻上百戲。

那般空前的盛況,讓林稚聯想到後世的春晚。

沈小七對這寶津樓賜宴可謂興致濃厚,提前好幾天就開始攛掇林稚,一起去看大宋軍匯報演出。

去當然是要去的,不僅要去,還要賣東西——魚生。

本朝人愛吃生鮮,每年陽春,臨安市民都要帶著砧板、快刀和各種作料去釣魚。

釣出來的大魚刮掉魚鱗,挖掉內臟,把魚肉片成薄片,蘸點米醋,在池畔邊釣邊吃。這叫“臨水斫鲙”,是臨安城又一大勝景。

湖光山水的地方,人們臨湖而立,吃一頓鮮美的魚生,想來確實別有一番野趣。

寶津樓宴請的多為達官貴人,貴人們自然不願意親自動手做這些剝皮抽刺的事,於是林稚的生意就來了。

和其他商販臨池叫賣的魚生不同,他所做魚生的特別之處,在於料汁。

新鮮牡蠣小火熬煮,逼出每一滴鮮美的汁水,放糖鹽、醬油調味增色,最後用生粉略略勾芡,料汁——其實就是蠔油,便制作完成。

只有海鮮才能勾出海鮮的風味,蠔汁裏再放些薄醋、芥末和姜蒜末,用晶瑩剔透的生魚片蘸著吃,鮮美可口。

上巳節頭天晚上,林稚和沈小七又是雇騾車又是準備釣具,還要制作料汁,忙活半晚才算大功告成,第二天一早便帶著這些食材物什前往金明池。

金明池前拱橋彩門迎風而立,池上仙橋水殿鱗次櫛比,萬頭攢動,好不熱鬧。

林稚只略略欣賞了一下,等到沈小七看夠了,兩人才去往池西的垂釣區。

許是大部分人都去賞諸軍百戲了,釣魚的人並不算多,零零星星五六個人坐在岸邊,身旁圍著幾個木桶,不知裏面有沒有漁獲。

林稚忍住想要探頭瞅一瞅的念頭,專心拿起魚竿,掛餌,拋竿。

外祖父外出釣魚總喜歡把他捎上,美其名曰修身養性。

他沒親自動手釣過什麽魚,但耳濡目染學到不少釣魚方面的知識,比如垂釣地點首選有陰影的地方,收竿時要輕抖魚竿末尾,豎直向上提起……

突然一陣巨大的拉力從魚竿處傳來,林稚沒防備,差點被拽了個趔趄,連忙收起魚竿垂直一提——一條三尺多長的鯉魚正咬著魚鉤不停甩尾。

沈小七在一旁歡呼:“阿郎真厲害!”

不遠處的一名漁友見狀笑道:“小郎君好運氣啊,剛來就釣到這麽大一條鯉魚,老朽兒都在這裏坐一個時辰了,半只小魚苗都沒看見。”

林稚沖那老叟笑了笑。

卻見沈小七一臉不忿地小聲嘟囔:“瞧這老頭說的,阿郎你明明靠的是實力,才不是運氣!”

“……不是。”林稚覺得有必要替自己澄清一下,“我確實靠的是運氣。”

沒想到沈小七一副完全忘記剛才說了什麽的樣子,大言不慚道:“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光靠運氣都能釣上這麽大一條魚,阿郎真厲害!”

“……”這小孩該不會對他有粉絲濾鏡了吧!

林稚故意嚇唬他:“我要殺魚了,你躲遠點,小心濺一身血。”

沈小七非但沒躲遠,反而笑嘻嘻地湊上來,要拿他手裏那把快刀:“阿郎,不是我說,一看你就沒殺過魚,刀不是這樣拿的。還是交給我吧。”

沈小七說得對,他確實沒殺過魚。

原本以為對方也沒有經驗,沒想到還是個老手,連怎麽拿刀都一清二楚。林稚把刀遞給他,“你來。”

沈小七接過刀,切頭去尾,刮鱗剔骨,一氣呵成,手法幹練,林稚甚至都沒看清他的動作,兩片幹凈飽滿的魚肉就已經呈現在眼前。

“當初做的第一份工就是幫人家殺魚。”沈小七傻乎乎地咧咧嘴,“那魚販是我第一個老板,說好幹滿一個月就給月錢,結果他半路跑了,白讓我幹了那麽多天的活。”

林稚半是心疼半是好笑地安慰他“你放心,我跑不了。”

接過快刀,林稚把魚肉切成均勻的肉片,鋪在竹篾上,不需吆喝,很快就有人上前詢問,擡頭一看,竟還是先前那個打趣的老叟。

“唉,我就惦記著這個味道,誰承想今天總是釣不上魚來,先到你這裏買點吃吧。”

林稚笑著點點頭,用荷葉裹好一份剛切好的魚生,連同調料一同遞給老頭,還附送一小壺姜茶。

“魚生性寒,老丈吃完記得喝杯姜茶暖暖胃。”

“好,好,多謝小郎君了。”老頭感動非常,想著就算是魚生的味道不盡人意,也能原諒對方。

誰知嘗過一口,竟然意外地好吃。

薄薄的魚生帶一點韌勁兒,不知料汁裏放了什麽配料,和他從前吃過的魚生都不同,既保留了魚肉的鮮味,又去除了腥氣,口感冰涼鮮甜,又鮮又脆,很是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