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以潞王監國(第2/3頁)

張嫣瞳孔縮放了一下,心中雪亮,當然已經明白史可法和沈廷揚在想什麽了,她也緩緩地說:“先帝殉國之時,還不知道諸王可能走脫,自然不會有傳位口諭。不過這監國麽……他倒是也感慨過幾句。”

張嫣也需要思索,所以沒有立刻明著把話說死,只說她隱約記得逃亡路上、絕望之際,聽崇禎感慨過聊過這個話題。

如此,她也就沒必要立刻給出一個結論。如果說崇禎留下了正式的口諭,一切就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而且,如果明著說崇禎留下了明確的口諭,那同樣幸存的朱娖,或許也會起疑,因為她同樣全程跟著父皇母後和伯母一起撤退,印象裏父皇並沒有鄭重其事傳旨過。

崇禎也不可能預知嫂子和女兒能僥幸活著出去,正式說口諭也不合理,只能是以“死前感慨閑聊”這種模式。

對面的朱毓嬋年輕沒有野心,天真爛漫,她也沒想過要幫她父王爭取什麽,便順著張嫣的話,隨口捧哏追問。

張嫣皺著眉頭搪塞了兩句,覺得對方不靠譜,就顧左右而言他:“小嬋,你此次來,是跟著你父王還是母妃一起的麽?一個姑娘家,怎好數百裏奔波,成何體統。”

朱毓嬋:“臣妹此番是由夫君護送來此。”

張嫣想了想:“湖廣總督朱樹人?本宮倒也久聞他的忠義之名,陛下殉國前夕,還在每日期盼湖廣援軍來救駕,念叨不已,可惜天不佑大明,唉。”

朱毓嬋也連忙為夫君開脫:“臣妹後來也聽說了,夫君的勤王兵馬剛剛半渡黃河故道,就驚聞陛下殉國了。

他後來懊悔說,他也沒料到北京城竟然只在闖賊的圍攻下堅持了短短半月……要是早知如此,哪怕山東總兵劉澤清籌不夠渡船,他也要帶偏師先北上。”

張嫣點頭感慨:“是啊,本宮後來也聽說了,援軍一直打到山東臨清,朱總督之忠義,也算勤王諸督撫之楷模。吳三桂唐通白廣恩劉澤清,哪個不是辜負國恩!”

感慨完後,張嫣話鋒一轉,先撫摩了一下旁邊的侄女兒朱娖的秀發,低聲溫言讓她回避一下,然後吩咐堂妹朱毓嬋:

“茲事體大,你我婦人,本不當幹政,讓朱總督進來,隔簾奏對吧,你也留下。”

作為先帝的皇後,張嫣當然不能隨便見男性外臣,但朱樹人如今也算皇親國戚,而且他是帶著妻子來的,所以,讓他們夫妻一起覲見,再垂簾,就避了嫌疑。

朱毓嬋並不明白皇嫂的考慮,只是照辦,不一會兒,朱樹人就入內,隔著內外屋中間的簾子,給張嫣行了大禮。

張嫣瞥了一眼旁邊,確認侄女兒已經被宮女帶走了,這才大大方方地說:“史閣部他們,看來是屬意潞王監國了?”

朱樹人始終沒有擡頭,誠懇回答:

“臣乃地方督撫,不敢與聞內閣集議,不過倒是蒙史閣部與家父事後言及,確實屬意潞王監國。當然若是陛下有遺下口諭,自然要尊奉遺詔。”

張嫣皺了皺眉頭:“本宮不過是死裏逃生,你們便是不來問,也沒什麽大礙。也罷,朱卿,你倒是說說,依你之見,以潞王叔為監國,有哪些利弊。據本宮所知,潞王叔倒是仁厚長者,從不刁難人,這點著實難得。”

朱樹人深呼吸了一口:“陛下明鑒,潞王待人寬仁,確是廣為人知。史閣部等集議後,唯一擔心不妥的,是怕陛下將來不便——若是以福王監國,陛下依然是監國之嫂,若是潞王監國,陛下便是監國之侄媳。茲事體大,人臣便不敢自專。”

(注:張嫣比照太後待遇,可以稱陛下)

張嫣原本心中還有些憂慮,唯恐大明的局勢被權臣帶偏,愈發風雨飄搖。聽朱樹人說得那麽誠懇,內閣重臣都在擔心她的地位不好擺、怕她降了輩分,這才猶豫請示,張嫣心中也不由一暖。

她一介婦道人家,個人榮辱算什麽?輩分不方便,大不了以後不在皇宮裏住就是了,還可以另外起皇家園林的嘛。大不了國勢艱難,簡樸一些就是了。

她立刻自辯道:“史公等人,何以如此膽怯,本宮一介婦道人家,本就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國難當頭,這點小事算得了什麽!潞王叔若是監國,本宮不回南京宮中居住便是。”

她的地位比朱常汸尊貴,但論輩分卻是侄兒媳婦,住在同一座宮城裏,確實容易亂了尊卑。

朱樹人松了口氣,也連忙說:“臣父與史閣部也曾商議,若是陛下將來願意入宮居住,戶部自當撥款多修繕幾座南京禁城中的殿宇。若是不願入宮,也會另於杭州擇地建皇家園林。

蘇州雖然繁華,卻不宜修建行宮,可於杭州鳳凰山、吳山等地,擇前宋行在故址左近、風物適宜之地,另起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