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裏(第3/3頁)

而噶爾丹自然也不甘示弱,一開始他只拉了十萬騎兵來耀武揚威巡視,知道非打不可後,他只是先暫時稍稍退卻過冬,實則從後方抽調更多主力,把三十萬鐵騎都拉了過來。

1684年春,三月。三十萬蒙古鐵騎和大量的明軍九邊精銳,都進入了後世包頭和歸化城周邊的廣大戰場,大戰一觸即發。

這片地區,是喀爾喀蒙古的傳統牧區,按說明軍要來這裏作戰,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裏已經是長城以外。

但是,誰讓這場戰爭的起因和爭奪點,就在於“喀爾喀蒙古究竟應該是大明的臣屬,還是跟他同文同種的其他衛拉特蒙古的臣屬”,所以大明也不容退讓,必須爭奪這塊喀爾喀蒙古的草原。

戰爭正式爆發之前,大明內部一些不知兵的大臣還是頗有些慌亂的,甚至覺得,可以丟下一些草原以避戰,沒必要為了經濟價值低下的草原領土跟強敵死磕。

對於這種懦弱言論,當然遭到了內閣Z理大臣朱樹人和皇帝朱慈煜的抨擊,該降職的就降職。

而又有一些人,倒是沒說不該打。但他們覺得大明如今承平日久,昔年耆老宿將都已凋零,北方九邊的部隊至少二十五年沒打仗了。

士兵人員都徹底換了一茬了,如今的士兵都沒有參加過三十多年前的滅清戰爭,還怎麽談得上作戰經驗和精神韌性?

這些人倒是沒什麽壞心,只是屬於“失敗主義的謀士”,有些人就找張煌言等人進諫說:

“曹變蛟、李輔明已病故二十余年,黃得功和劉國能、朱文禎也已病故十余年。朝中近年來提拔的將領,普遍是南方作戰的人才,或者是海軍將領,極少有擅長草原騎兵大兵團作戰的。

值此國難之秋,突然要對數十萬蒙古鐵騎用兵,又該以何人掛帥?難道讓張閣老您親自督師?您已經六十三歲了,還能受得了沙漠風沙麽?還是讓鄭閣老督師?他也已經五十九歲了。”

面對這個人才斷档的困難,張煌言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所以他當初跟朱樹人合計之後,最終決定提前從南方調遣李定國北上帶兵,而鄭成功只是在長城關內以內閣協理大臣、分管兵部的身份督師。

李定國這時已經六十三歲高齡了,全靠大明如今對熱帶病的治理醫學水平高超,這些年在東南亞改土歸流鎮服不臣時才被重病減員。

不過他本身籍貫是陜西人,從小也在北方習慣了,參加過當年北伐滅清的諸多陸戰大決戰、騎兵戰,所以勉強拖著衰老的身體掛帥,倒也沒有問題。

主要是其他更年輕成長起來的將領,很多都沒有威望,大明過去近三十年在北方陸上就沒打仗,也只能老驥伏櫪了。

五十九歲的鄭成功,就帶著六十三歲的李定國,踏上了北上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