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拆盟和結盟(第2/2頁)

他之前是地方官,然後在正德朝升任北戶部侍郎,然後轉任南戶部尚書,這一條線下來,心腹多是務實的地方官,結果再度升遷卻是直接入翰林院當議禮的翰林學士。

作為務虛的衙門,翰林院裏的人什麽態度他很清楚,除了張璁支持他,沒誰會跟他站在一道,他在入京前甚至都沒在屬僚中發展任何有關議禮的“人才”。

這就帶來一個弊端。

我是因為大禮議而成為翰林學士,繼而入閣,但我手底下,一個翰林院的人沒有,一個參與議禮的中樞官員也沒有。

尷不尷尬?

但如果張璁投奔他,那二人就成為相輔相成的關系,對黃瓚來說,等於是發展了自己的黨羽。

張璁趁熱打鐵:“您老入閣,這京師中各部尚書、侍郎,還有各衙門的人,有幾個會對您言聽計從?這不正是您跟陛下舉薦賢才的良機?若只舉薦您在南戶部的得力助手,難免會令陛下生疑,還不如……”

張璁的意思是,你入內閣做了大學士,肯定要想辦法提拔自己人,但你不能只提拔你的舊部。

不然皇帝也會生疑,我都沒好意思說,還有朱浩和唐寅等興王府的舊部會跟你產生嫌隙,你不如順帶把我介紹的這些人舉薦上去,這樣咱倆就算正式結成同盟了。

黃瓚聽到這裏,才把張璁的舉薦名單拿過來,道:“讓老夫斟酌一下,你先回去吧。”

沒直接應允,說明黃瓚心裏還有隱憂。

他剛當上內閣大學士的節骨眼兒上,直接跟張璁聯盟,會讓朱浩怎麽想?

他當然要先琢磨清楚,到底是朱浩的相助重要,還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張璁帶給他的幫助更多。

……

……

黃瓚也有自己的幕僚。

回去後,黃瓚沒讓蘇熙貴來,直接找到幕僚,跟其商議事情。

幕僚驚訝地問道:“黃公是怎麽想的?張翰林雖是新貴,但若是跟興王府的人產生糾葛,以後怎麽得陛下信任?”

黃瓚道:“我來跟你說此事,便在於興王府的人能相助到我的只是讓我入閣,如果我還想更進一步,或是日後長久在朝,就只能另尋它法。”

這番話把幕僚聽愣了。

想想挺有道理。

黃瓚拼命跟興王府的勢力接近,最終目的已達成,那就是成為內閣大學士。

但若還想繼續進階,基本就沒可能了,甚至朱浩那邊明言,半年左右就讓他退下去,最多一年……雖然朱浩也曾露過口風,或許他在朝時間會更長一點,但他不抱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黃瓚繼續闡述他的理由:“唐伯虎為翰林學士前,我還抱有一些念想,但今時今日,連唐伯虎都能為翰林學士,陛下將來有何理由讓我長久留在內閣?或許,我入閣,只是為一些人鋪路。”

幕僚嘆了口氣,道:“既然黃公已有了想法,在下便不該多言,黃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便可。”

“嗯,那明日我便向陛下舉薦一些人,看看興王府出身的那班人,作何反應吧。”

……

……

黃瓚入閣,第二天朝議結束,被皇帝單獨叫到乾清宮去議事。

黃瓚趁機把一份舉薦名單交給了朱四。

朱四接過去看過,微微頷首表示滿意,旁邊的張佐想探頭看個究竟,但皇帝卻合上了冊子,似無意讓旁人看到上面都有誰。

“黃閣老,你願意為朝廷舉薦能臣,朕深感欣慰,只是他們……真的能幫到朕嗎?”

皇帝好像有些擔憂。

黃瓚知道這種擔憂是什麽,皇帝像是在問,朕想找一些議禮派的官員入京,你的人確定有這方面的大才?

黃瓚道:“其中幾人,在南京議禮中變現得很活躍,都乃一時俊傑。”

“是嗎?哪幾個?”

朱四直接問了。

黃瓚恭謹道:“便是列在第二卷的幾人。”

朱四再次打開折子,翻看後笑道:“如果他們真有此等實力,是該調到京城來,這個桂萼……朕好像記得在哪裏聽說過這個名字。”

張佐急忙道:“此人在南京聲名很大,尤其是議禮事上,連張翰林也說對其相助頗多。”

“哦?若是此等人入朝,不知應該安排個什麽職位?”

皇帝一聽就要對桂萼行提拔之事。

張璁舉薦也就算了,現在連黃瓚也在舉薦,之前張佐也說此人在南京禮議中大出風頭,如此人才為何不用?

“這……老奴不好說。”

張佐不願意隨便安排人職位。

朱四道:“張翰林乃翰林侍讀,那此人入朝怎麽也該是個翰林侍讀吧?不如就給他個翰林侍講,有時間在經筵日講時,讓朕聽聽他在議禮上的見地,方便朕以後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