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中美洲雙子城(第2/2頁)

“歐洲現在的局勢錯綜復雜,各個國家之間相互征伐,我們去的話,反倒會讓他們團結起來,合力對付我們,既如此還不如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遲早我們會把他們的國家和領土全部占據,但在此之前,我們可以把目前不太需要的銀子,換成有用的物資,以增加我們的實力,為贏得未來的戰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朱浩其實一直沒有在軍中表明他會揮兵大明的想法,仍舊以大明子民自居,如果這時候告訴手下,回頭就要反戈一擊出兵大明,朱浩不知道這群人在家眷不在身邊的情況下,會怎麽想。

所以朱浩要攻打大明,更多得靠親手訓練出的印第安新兵。

……

……

歐洲人要從歐洲和非洲等地,來往美洲大陸運送牲口,好在他們在幾片大陸之間來回穿梭已經很熟悉了,倒也沒費多少工夫。

巴拿馬北邊的科隆城,今後將作為朱浩接收大西洋貿易物資的終點站,這裏也將是整個大陸唯一合法進行遠洋貿易的城市,這裏的地位注定要比南美的順豐城高。

但這裏的居民並不多,即便整個巴拿馬地區遷徙來六十萬人,可畢竟這裏地勢狹長,且不適宜耕種的熱帶雨林眾多,沒有那麽多土地賜封給民眾。

人口只能往東西兩翼延伸,周邊沒有足夠的土地建設大城市,只能先修建一些小城鎮,並讓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自行組織防禦,畢竟美洲大陸零散的歐洲人仍舊有不少,甚至南美洲東海岸地區,仍舊有很多城鎮有歐洲人盤踞。

朱浩到現在都沒有往南美洲東海岸進發,加勒比地區很多島嶼也沒有攻打。

對朱浩來說,這些都是可以放在後面的事情,他現在就是要積攢更多的戰略物資。

此時的他心中有一股執念,回去把大明拿下來的意義,要遠大於攻取歐洲。

作為漢人,現在的朱浩背井離鄉,在美洲完成了原始積累,如今好像把自己的滿腔抱負用在了造福美洲土著上了,反而是華夏子民現在還處於封建落後的狀態,承受著天災人禍的痛苦。

朱浩不想把自己當成聖人,但若是他據有大明的話,僅僅只是擁有那六千萬人口,就要比現在主動多了。

……

……

科隆城和巴拿馬城的建設非常順利,六十萬人充塞其中,朱浩覺得用不了幾十年,這裏就會成為美洲地區最繁華所在。

制約巴拿馬發展的,仍舊是土地問題。

人口沒法再急速增長。

科隆城的船廠日夜加緊生產,木材、煤炭乃至鋼鐵等各種材料明顯不夠用,朱浩原本計劃修建一條鐵路,從南美洲的順豐城,直接修到巴拿馬城,然後延伸到科隆城,以及北方的新城、長安城……這計劃看起來太過誇張。

當然朱浩還有更為宏大的計劃,那就是修建巴拿馬運河,但朱浩知道,暫時來說這計劃不可行。

修一條運河,在如今的科技條件下,幾十萬人用十年乃至二十年時間都未必修得起來,這可比華夏的大運河要費時費力多了,畢竟處在熱帶雨林地區,修造來的運河還要滿足大型遠洋船只通航,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修建起來的。

至於修鐵路,朱浩之前做過勘探,因為要積攢鋼鐵造大鐵輪,只能暫時把修鐵路的計劃延後。

鋼鐵不夠用,就只能從南方和北方運木料過來,大西洋沿岸船廠所造船只,都以木船為主。

太平洋沿岸港口多用於完成貨物接收,再從巴拿馬城經陸路把貨送抵科隆。

如此看來,朱浩需要一條短途鐵路,就是巴拿馬城到科隆城間的鐵路,畢竟順豐城等地的礦產,很容易就通過海運,運送到巴拿馬,如此一來巴拿馬到順豐城的鐵路可以先緩緩,但巴拿馬到科隆間的鐵路,卻等不了。

在仔細勘探過後,朱浩就從順豐城調過來兩萬多名專業的修路人員,配合科隆城和巴拿馬城兩座城市的建築工人,開始修造這條連通太平洋和大西洋間的鐵路。

鐵路全長一百五十裏。

火車頭在巴拿馬城制造,鐵軌是在順豐城制造,枕木則在新城完成,然後用船只運送過來,從南向北單向鋪路,這條鐵路的長度,超過了順豐城到南部煤礦區的鐵路。

因為這條鐵路意義重大,朱浩對此非常重視。

主要還是因為這裏地勢特殊,得為以後修建巴拿馬運河做準備,鐵路的選址非常重要,好在這裏地勢相對南美大陸來說相對平坦,唯一需要跨越的只有查格雷斯河,等於說是修一條平行於運河的鐵路。

朱浩為這條鐵路定下的修建期限是三個月。

但最後沒到兩個月鐵路便修築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