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可能粉了個傻子!

“總算是順一點了。”在經歷了第一天只出了四個鏡頭的慘淡後。

第二天順利起來了。

這樣的鄉土電影,特效不多,拍攝不復雜,按道理應該拍的很快才對。

但是第一天,拍的很慢。

很多演員根本看不懂劇本的故事。

在片場,韓舟發火了:“都在演什麽東西!這麽簡單幾句話,理不清楚?!”

年輕的韓舟,第一次做導演,怎麽拍戲,自己都不會。

韓舟只知道自己要什麽鏡頭,要演員怎麽樣的語氣說話,什麽樣的神色。

這些再簡單不過的東西。

還是做不好,所以韓舟發火了。

第一次看韓舟發火,所有人噤若寒蟬。

魏源站了出來:“韓導,這劇本的確很難看得懂……”

“看懂劇本有什麽用?”韓舟:“看懂這個劇本?我都看不懂,你們怎麽看得懂?!”

所有人都傻了。

劇本是你寫的,你都看不懂?

韓舟拍打劇本:“每個人,只需要把自己當下那個鏡頭的戲份看懂就行,看懂整本劇本幹什麽?你們想考研啊?!”

不少人恍然大悟。

現實題材的電影拍攝,電影合起來要講什麽事情,管自己什麽事兒?

自己只需要保證演的和劇本以及拍攝紀要上寫的一樣,就行了。

韓舟發火後,拍攝就順利很多了。

能到這個劇組來的,除了群演是本地找的,其他人都是有水平的,畢竟當初王希雅是按照高配來給這個劇組配置的。

不用看懂劇本,那拍起來就快了。

鏡頭拍起來快後,疑惑的就是陳大勇了。

陳大勇合作過不少導演。

從出道做攝影助理,到攝影規劃,到副攝影師,到攝影師,這個漫長的旅程中,看到過各式各樣的導演。

幾乎每個導演在看完一個鏡頭後,反應要麽是“這個不行,差點意思。”要麽就是“這條不錯,再保一條”。

意思就是某個因素改一改,再來一遍,素材也留下。

比如演員的神態再刺激一點,比如演員情緒再高一點。

比如燈光稍微一動一個角度。

比如鏡頭拉遠一點再來一條,再近一點來一條。

這樣的變換。

但是韓舟不這樣。

拍完一條,韓舟看完直接就是:“這條不行,你現在拍出來排到了角色肩膀以上,頭頂留了三分之一的空。”

“我要的是,角色的臉,沾滿這個位置到這個位置,然後處在視角的左邊,還有,這個鏡頭偏了,要保持在左上角對準這窗戶,右上角對準這盞燈,大概這個取景範圍。”

就仿佛,在拍之前,他就知道自己要什麽樣的鏡頭一樣。

這樣的人,陳大勇是見過的。

國內最知名的導演張導就是這麽拍戲的,但是張導對於取景範圍的要求,都沒有這麽嚴厲,更多的時候是把需要取景的細節講好,然後還說光線要怎麽樣怎麽樣一類的。

韓舟拍戲,取景範圍框的死死的,比張導要求還嚴格。

根本不給攝影師任何發揮空間。

不過光線啊,鏡頭時間長短啊,韓舟不出意見。

這一點陳大勇很滿意,自己可以在這上面發揮藝術感。

如果讓他知道韓舟已經確定好了每個鏡頭哪些部分會剪輯留下來,哪些時長會不用,恐怕就不會這麽好說話了。

中午,大量工作人員吃飯的時候,韓舟正在和魏源陳大勇討論下午的戲怎麽布置場地。

韓舟只知道自己要在鏡頭下要什麽樣的畫面。

但要拍出這樣的畫面,畫面外需要做什麽工作,韓舟兩眼抓瞎。

而魏源和陳大勇懂,所以一點一點講給韓舟聽。

韓舟就像是一邊修樓房,一邊讀土木工程大一課程一樣學習著。

關鍵是,修的有模有樣,還給人高標準嚴要求的感覺。

等幾個人討論完,中午的飯已經沒了,剩下的盒飯已經冰冷了。

韓舟泡了一個泡面,端起來吃。

剛把面用叉子挑起來,韓舟又想到了下午適合拍的一個鏡頭,又思考起如何排列哪場戲先拍哪場戲後拍去了。

等回過神來,桌子上的泡面,已經凍成了冰。

手中拿著叉子在空中,沒放下。

所以,被叉起來的面,已經凍得梆硬了。

這下好了,午飯徹底沒得吃了。

韓舟對這泡面拍了張照片,順手發到了微博。

“片場真冷。”

微博裏,韓舟這兩天又漲了七千粉絲,現在有一萬七千粉絲了。

有人報喜:“《分手快樂》沖到新音樂APP的新歌榜第五了,進前五了!”

然而,北方人習以為常,南方人卻傻了。

“凍住了?確定這泡面不是劇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