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個人身家的猜測(第2/3頁)

按照君實一號清盤之時的數據以及君實二號第一次結結算之時的規模,兩支基金加上顧君浩本人公開化的操作,總體盈利可能有15億元之多。

對於私募股權的估值方式主要有三種:收益法,市場法以及成本法。

收益法為絕對估值法,主要是指通過未來預期的收益進行折現得出的價值,市場法則是相對估值法以,參與同行業的公司估值或者近期類似的交易案例估值。

成本法就比較簡單了,主要是依靠評估機構對於公司各項資產和負債的評估,用資產的市場價值之和減去負債的市場價值之和,得到的估值。

但不管按哪種估值的方法,顧君浩名下的公司,即使是按最最低估的計算方式,以及最淺顯賬面數字來測算,都絕對超過20億元以上了。

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顧君浩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年輕人,發展至現在身家超過20億元,資產膨脹的迅速令人驚嘆。

這,或許就是資本的魅力所在,短時間之內能夠聚集大量的財富,改變某個人或者某個群體的命運。

而顧君浩,此時還是一個剛剛年滿24歲的年輕人,此時的他已經可以看做是甬城所出現的又一個新生代私募大佬了,他的成功跟大多數遊資都不盡相同。

沒有任何可以稱得上經典性的短線操作案例,也不是龍虎榜上的常客,操作手法從一開始就十分的機構化,第一支基金憑借顛覆行業性的條款以及幾筆大資金的支持艱難上市。

之後又通過每周一次例行式的公布具體凈值的變化,吸引市場目光,直到最後清盤之時高達22倍的收益,讓其最終完成了蛻變。

且不提他對於股票的天賦,從創立公司以來,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同時,又時刻保持在公眾視線之下,維持一定熱度的同時又保持著其應有神秘感。

這種分寸感的把握,真的很不像是一個從福利院走出,沒有見過世面的年輕人,尤其是這波跟著國家隊之後參與救市,奇葩的買入股本居然都跟在國家隊的後面,這讓人想不關注都難。

這種,要麽就是背後有高人指點,要麽就是天賦異稟;相比起天賦異稟,作為在基金圈混跡多年的老油條,更願意相信顧君浩背後有高人,只不過沒浮出水面而已。

……

A股季報,年報以及半年報的具體披露時間,A股也有著其相關規則,無論是滬市,深市(包括創業板),所有板塊正式財報的披露時間都是一致的。

季報給一個月的準備時間,也就是一季度報最遲在四月底必須公布,半年報給兩個月準備時間,最終在8月底之前必須公布。

至於年報,準備時間則是四個月。

所以一般情況下,年報跟一季度報都必須在4月30日前完成正式的披露,半年報8月31日前披露,三季度報10月31日前披露。

這些都是有著硬性規定的,沒有可講價的空間,一旦在規定的時間之內沒有完成在報表的正式披露,公司甚至有被強制ST的風險,部分公布不出年報的公司甚至有可能會退市。

另外就是年報的預告,所有的板塊,都必須在1月31日前有條件強制披露,至於後世上線的科創板,其年報快報,必須在2月28日之前強制披露,這個是無條件的。

至於什麽是有條件強制披露,條件如下:第一,凈利潤為負;第二,凈利潤同比增加或者減少50%甚至更多;第三,扭虧為盈;第四,年報,扣非為負或者主營收入小於1億元。

一般比較常見的凈利潤同比增長或者減少50%以上的,假設今天是1月31日,如果企業在今日是還沒有披露年報預告,那麽就可以提前判斷你所關注的企業經營情況是否不及預期了。

投資者無論是否能夠看得懂年報的各項數據,但起碼要對這個各大報表的披露時間要有相應的了解,不然等到了報表期踩雷的風險就非常大了。

至於如何看懂年報數據,這個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虧損的不一定是壞的企業,有時候利潤增長的也不一定是好的企業,利潤增長不及預期,或者是行業基本面發生了變化,一樣跌媽不認。

當然了,一些無良的企業經常會業績變臉,正式的報表與之前預告有非常大的差距,這種多少有點屬於不可控了,真踩上了也只能認栽了。

人在江湖,誰還沒踩過幾顆雷呢,前世的顧君浩,退市的股都買過,這很正常,盡量避免重倉股受損失就夠了。

也有一些好的企業,每個月都會公布他的經營快報,這樣的企業,雖然股價不見得會上漲很多,但起碼踩雷的概率是比較小的。

每個月賺了多少錢都公布在公眾面前,那麽大致就能夠判斷出這家公司一季度或者一年到底賺了多少錢,符不符合預期,不符合預期的情況下,可以及時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