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十六章 人參兄弟(第2/3頁)

藥味也沒人參重,做成食物後非常可口。這是她在趙地時,從一位神秘高人那裏買的,那位高人還送了她一些種子,說能種出一種神奇的糧食。

她很好奇是什麽,所以才種在了宮中。

嬴政在一旁都呆滯了,那不是畝產五千斤的蘿蔔嗎?因為種的太多,他們在趙地賣了好些天都沒賣完。

太便宜了,只有黔首們會買。但買的人也不多,大概是不相信有這麽好吃還那麽便宜的蔬果吧。

那段時間他天天吃蘿蔔,從蘿蔔丸子、紅燒蘿蔔、蘿蔔包子/煎餅……蘿蔔排骨湯都吃了個遍,盡管好吃,但他短時間內真的不想再看見蘿蔔了。】

秦始皇聽到“解毒生津”時眼皮子動了動,然後聽到畝產五千斤,書中的自己天天吃後表情變得相當怪異。

有一種我想吃給我啊,然後被喂了飽但實際什麽也沒有的感覺。

離譜。

再說了,他五歲的時候在趙國當階下囚,吃的是糟糠之食,穿的是葛衣麻布,才不是書中那樣錦衣玉食,富貴榮華。

不僅離譜還胡編亂造!

朝臣們倒抽一口涼氣,“五…五千斤,有這麽高產的人參兄弟嗎?”

扶蘇從第二次直播後一直在看醫書,至今都沒看完,聽到“人參的兄弟”本能地回憶腦海中有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本草綱目》中確實有提到蘿蔔,書上記載蘿蔔有消積滯、清熱、化痰、理氣、寬中、解毒之功效。其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1]。

如此看來,也不是不能稱之為‘人參兄弟’。”

就是沒想到這人參兄弟產量竟如此之高,五千斤,比那黃金瓜還高產。

這四五千斤的聽下來,扶蘇都快懷疑是不是他們太過愚昧,只會盯著眼前能看得到的利益,所以才不知這世間有那麽多高產糧食?

***

同樣聽麻了的還有漢武帝,“這後世到底還有多少高產糧食?”要不一次性說完吧,他受得住的,真的!

這麽多高產糧食,那後世得有多少人?他要是有這幾種糧食,三十年之內他能讓漢朝的人口翻倍。

人口多了,可以占的地就多了,待他打下匈奴、南越等地,將一部分人口遷過去,用不了多少年那些地區就會牢牢的並入漢朝的疆域,以漢人而居。

劉徹嘴角瘋狂上揚,他要做一番比史書上的漢武帝更偉大的成就。

還得給漢人定一條規矩——尊漢祖,以漢人為榮,將漢人的歷史烙刻於心。

少崇秦媚唐!

憑什麽給他們的就是冶鐵造紙、高產糧食……還有史書,給他的就只有醫書?

他不服!

劉徹心裏罵罵咧咧,手卻很誠實地去點左下角的小黃車,怎麽還沒進去?

他真的不想聽趙霏給始皇種出多少東西,也不想聽始皇吃得多豐富,把書給他,他自己看。

……

【清清這裏給大家解釋一下蘿蔔的由來。關於蘿蔔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蘿蔔原產於我國,第二種說法是原產於地中海的西亞、東南歐諸國[2]。

如果是第二種說法的話,那蘿蔔應該在漢朝時就已經傳入我國。因為東漢桓帝時發生了□□,桓帝勸說百姓種植蔓菁為食。這個蔓菁就是蘿蔔的古稱。

也有說早在先秦時就已經傳入,但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也無從考據。

蘿蔔最早的記錄是《爾雅》裏提到的“蘆菔”。到了唐代,人們又把它稱為“溫菘”,認為它同白菜是一家。到了宋代才被叫做蘿蔔,見之於王禎的《農書》,至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極力推崇,蘿蔔一名才沿用至今[3]。】

聽到熟悉的名字,衛青露出驚詫的眼神,“蘆菔?”

劉徹目光瞬間移到衛青身上,“仲卿知道此物?”

衛青:“這蘆菔乃野菜,綠葉白根,是有些像人參。”

劉徹高興得大笑,“來人,快去將蘆菔尋來。”五千斤的人參兄弟,得來全不費工夫,哈哈哈……

衛青連忙阻止,“陛下,臣說的像人參,是指此物根莖細小。臣覺得,和天幕說的蘿蔔相差甚遠。”

言下之意,怎麽看都不像是能畝產五千斤的樣子。

劉徹:“……”不是說有四五斤重嗎?個頭怎麽都應該有胳膊那麽長那麽粗才是啊。

**

先驚喜後失望的不止漢武帝一個人。

李世民驚喜萬分:“溫菘?能畝產五千斤?”

要不是尉遲敬德開口快,他差點就要下旨讓百姓多種幾畝溫菘了。

尉遲敬德:“不可能,這玩意俺家小時候種過,哪有這麽高的產量,一個溫菘也就比拳頭大點。一畝能有五千斤?”

李世民剛燃起的心瞬間被澆滅了,“唉,看來那五千斤是後世良種才能有的產量。”他們的唐朝只有拳頭大點的溫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