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七十章 棉花(第2/3頁)

唐高宗時期和武周時期的大臣呐喊:棉花不能瞎編,難道其他就可以瞎編嗎?

他們也會彈劾的好吧!

顧清瑜說著從桌子底下拿出一株棉花標本。

【其實我們日常用的白色棉花並不是棉花的“花”,而是棉籽表皮長出的白色絨毛,包裹棉籽的棉鈴成熟後裂開,這些白色的纖維向外湧出,變成了我們熟悉的棉花。

而棉鈴是棉花的花朵凋謝後留下的果實,種子就藏在果實裏。

棉纖維不僅能填充棉被、棉服用來取暖,還能制作紡織品,我們現在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有含有棉。

棉籽可以生產出棉籽油或者工業潤滑油以及用作燃料。

棉籽油可以用於制作食用油,提油脫毒後的棉籽餅還可以當做飼料喂家禽。

沒有精煉過的棉籽油不建議食用,因為裏面含有有毒物質棉酚,食用過多會影響生育。

榨完油的棉籽殼還可以拿來種蘑菇,制作酒精。

摘完棉花後,遍地的棉花杆不要當柴火燒,我們平常用的快遞紙箱原材料就是棉花杆[5]。

綜上,棉花是不是全身都是寶?】

各個時空的古人們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是是是!所以可以把手上的棉花給他們嗎?

武周時期

武則天目光落在顧清瑜手上的棉花標本上,心中一動:“難道這次的贈品是這株棉花?”

那這次的書恐怕就不好搶了。

武則天皺了皺眉頭:“來人,宣大臣們即刻入宮,不必整理裝束,讓他們速速進宮。”

漢武時期

想到棉花是贈品的並不止武則天一個。

劉徹坐不住了,保暖禦寒的棉花,他很需要啊!

“快去催催大臣們,告訴他們要是天幕開始賣書他們還沒趕到就先搶書。務必要搶但帶棉花的那本書。”

大秦

扶蘇聽著棉花的各種作用,欣喜道:“父皇,天幕這本書定有大用。若是有了棉花……”

“嗯,”秦始皇眉頭微皺,“若贈品是她手上的棉花,這書怕是不好買。”

話音剛落就聽到:

【棉花傳入我國的時間無法考據,各種說法都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唐朝已經有棉花了。

唐樊綽《蠻書》記述雲南特產時稱:“蕃蠻不養蠶,唯收婆羅樹子,破其殼,中白如柳絮,組織為方幅,裁之籠頭,男子女人通服之。”

“婆羅樹”就是印度木棉花。

唐朝雖然有木棉花,但在當時還是作為景觀樹種植,並不是我們現在種的棉花。而且並沒有大量種植,只有少數邊境地區和蠻夷之地種植。

到了元朝,棉花才廣泛種植。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下令讓各地百姓都種植棉花,棉花才成為主要的經濟作物。

雖然古代棉花產量不如現代,但是相對於絲、麻來說,棉花種植簡單,產量也比絲麻高很多,如果能全面推廣,肯定能促進紡織業的發展。

武後采納了錦瑟的建議,派人去邊境和西南地區尋找木棉花。

然後在各地推廣棉花。

尤其是最適合種植棉花的新疆,在現代,新疆的棉花總產量可是連續一十幾年位居全國第一。

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是無敵的存在。正好還能讓掌權者看到新疆的重要性,這回可不能再丟了!】

大唐

西南邊境的百姓聞言臉上露出喜色,眾人興致勃勃的討論天幕所說的棉花到底在哪裏,該怎樣種植?

討論過程中他們發現原來他們見過這種花。

開花的時候很美,但枝幹很醜。

原來還有這樣的作用嗎?

武周時期

武則天聽到大唐已經有了棉花一喜:“立刻派人去找。”

不過這新疆又是哪裏?“來人,取地圖集來。”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笑了,大唐本身就有,只要推廣幾年就能見到成效。

比從天幕手裏買到種子開始培育快多了。

比絲麻產量高,就這一條就很值得推廣這個棉花。更別說它還全身是寶。

李世民高興得在殿前走了兩圈,腦海中已經想了好幾種推行辦法。

文臣武將們也很高興,文臣們想到多了一種產量比麻高的布料,要是推廣至各縣,不久的將來不就人人都有衣服穿,再不用衣不蔽體,這是一項偉大的功績。

武將們想到有了棉花,將士們過冬就能多一件禦寒的衣物。

大家都在討論:“新疆在哪裏?”

“在高昌,”李世民早就把地圖看了無數遍,對各個地方的前後今生如數家珍,“貞觀十四年,君集平高昌,大唐在其地方設安州都護府,同年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

侯君集一聽兩眼放光,感受著眾人艷羨的目光,昂首挺胸道:“陛下,高昌那塊地既然如此有用,可以早點將其打下,臣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