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一百四十二 反復創死的劉徹……

公元前120年, 漢武帝時期

“老登?”什麽意思?

劉徹懷疑天幕又在罵他,但他沒有證據。

還沒糾結‘老登’這個詞多久,就聽到“以孝治國”的言論, 劉徹臉瞬間黑了。

雖然說的沒錯,但他不要面子的嗎?大漢不要面子的嗎?

不管有沒有做到, 國策就是如此知不知道啊!!

治國講究實用,就是因為西漢建國之初推崇以孝治國,社會風氣才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也更利於治理天下、長治久安。

一個孝子總是比一個六親不認、無惡不作的壞蛋更好管束不是?

可要真事事以孝為先, 那他當初早就被太皇太後廢了,哪還有今天啊。

當年他推出新政不就遭到了太皇太後的幹預嗎?趙綰和王臧下獄, 丞相竇嬰和太尉田蚡被罷免,竇嬰還是竇家的人呢, 依靠的是太皇太後,不也一樣被罷免?

那之後他的新政就被太皇太後廢除了。

在太皇太後掌權的六年裏, 他一直沒能掌兵權。若有機會重來, 他肯定會讓太皇太後早點頤養天年。

怪只怪當年的自己根基不穩,無法反抗太皇太後, 要是根基穩固,呵,有太皇太後什麽事啊。

權勢面前哪有親情可言,以孝治國不過說著好聽罷了,真照做, 不是個笨蛋就是個昏君。

不過這也不是天幕可以把這塊遮羞布扯下來的理由!

啊啊啊, 口無遮攔的天幕比胡亂造謠講小故事的天幕還討厭。

經歷過太皇太後掌權的老臣們想起那段時間不由唏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皇太後剛去世, 陛下就把太皇太後任命的大臣全部罷免了,換上自己的人。

可見不滿太皇太後已久。

書中的陛下想要要架空太皇太後,提前掌權,他們一點也沒覺得奇怪。

大秦

秦始皇疑惑道:“不是說大漢以儒治國嗎?怎麽又變成以孝治國了?”

而且聽天幕的意思,西漢的以孝治國是說說而已,更像是後世所說的面子工程。

已經把《傳播學》研究了幾遍的秦始皇若有所思,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不就是鍍金和洗白嗎,誰不會似的。

【這裏插一個題外話,眾所周知漢朝以孝治國,兩漢除了劉邦和劉秀,剩下的皇帝謚號都帶有孝字。

比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漢武帝是後世的縮略叫法,全稱是大漢孝武皇帝。

漢朝以孝治國是眾所周知,但唐朝也推行以孝治國哦!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而且還是從唐太宗開始的哦!驚不驚喜?

唐太宗即位不久後,就開始推行以孝治國的治國方針。此後唐朝的歷代皇帝都十分注重以孝治國。

雖然唐朝是歷史上政變次數最多的王朝,也是太上皇人數最多的王朝,但人家推行以孝治國。】

唐太宗時期

突然就躺槍的李世民一時間有些尷尬,但尷尬不過三秒就振振有詞道:“推行以孝治國有錯嗎?百善孝為先……”

說完就見大臣們一副靜靜看著你裝的樣子,李世民眉毛一挑:“怎麽?朕說的不對?”

對是對,但是陛下你是不是忘了歷史上的你是怎麽即位的?

而且陛下您的後代居然也有樣學樣……

這不就是說每次搞完政變,尊原來的皇帝為太上皇,然後新帝繼續推行以孝治國嗎?

雖然之前他們也差點經歷這一過程,當時也沒覺得哪裏不對,畢竟情勢所逼不得不為,可看到對後世的影響,心裏還是有些不得勁,誰知道那些政變裏有沒有他們的子孫呢。

要是他們的子孫後代摻和進去,成功還好,失敗不就是坐誅大禮包嗎?自己死不算,還連累家人。

若是新帝小心眼一些,他們這些已經作古的老東西都要受到牽連。

辛辛苦苦建功立業,到頭來因為子孫後代摻和政變而一場空,他們心裏能舒服才怪。

李世民自然是明白他們所想的,當即便道:“這一世自天幕出現就變了,往後雖不知如何,但總歸比上一世強,你們又何必煩惱沒發生的事呢。”

萬一天幕一直存在,下一代也要為了積分而努力呢?那還搞什麽政變啊。

“陛下說的是。”

**

太極宮

太上皇李淵覺得自己膝蓋中了一箭。

這一世他是主動讓位,建成、元吉也沒死,他心裏雖然有點不甘,但遠沒達到怨懟的地步。

若是按照原來的進程,他和世民父子之間肯定是有隔閡,且太上皇當得也是心不甘情不願,定沒有現在舒心。

這麽一想,李淵還有點同情上一世的自己。

晚年不好過吧?

其他時空

唐朝的太上皇們:“……”逆子,居然好意思說以孝治國,臭不要臉。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不吃自己的瓜,吃別人的瓜就是快樂,劉徹一掃之前氣悶,嘖道:“這李世民不是玄武門登基嗎?殺兄屠弟,逼父退位,就這也好意思說以孝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