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百五十二 一起練兵吧(第2/4頁)

然而這就戳到了內閣的肺管子,他們幹得好好,並且還是朱瞻基留下的托孤大臣,憑什麽要分他們的權力?

而且分他們權力的還是太皇太後,後宮不得幹政曉得不?

但皇帝實在年幼,也不能幫他們做主。於是眾人只能搬出祖訓,暗示武則天。

武則天可是從大唐的‘造反大舞台,有夢你就來’中殺出來的,歷朝歷代的皇帝,無論是皇子繼位,還是揭竿而起推翻舊王朝自立為王的皇帝,他們身後都有強大的班底,軍隊、幕僚將領一樣不缺。

但是她不一樣,她是完全靠自己單打獨鬥,從後宮走向前朝,一步步殺出來的。

這樣的她會受所謂的祖訓制約?想都不要想。

武則天的政治嗅覺比之一般的皇帝高多了,插手國事沒多久她就發現了大明的種種弊端。

想要說話硬氣,兵權得牢牢的抓在手裏。

而且她的任務也和兵權有關,只要把兵權抓牢了,日後土木堡之戰沒有她的點頭就打不起來。

然後武則天就發現大明軍事制度和唐朝很不一樣。唐朝實行的府兵制,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每戶分配一定的土地,同時承擔一定的兵役義務。

雖說府兵制後來不行了,但在開國之初還是可行的。

明朝實行衛所制,皇帝獨攬軍事大權,全國要地設立衛所,軍丁世代相繼,給養仰賴屯田。

府兵制的兵有自己的田地,衛所制的兵沒有自己的田,而且還是世襲軍戶,一入軍戶,子子孫孫都要服兵役,同時還要給朝廷屯田。

受過內政可以,軍事不行的虧後,武則天在地府惡補了不少軍事上的知識。

因此很快便發現衛所制的問題,不過問題最大的還是兵備廢弛。衛所制還不到崩潰的時候,貿然改制出現的問題更大。

兵備廢弛就不行了,再不改就算沒有土木堡之戰,也遲早要完。

自從永樂帝多次北伐後,明朝的北部邊防趨於平穩,明宣宗巡邏並縮邊無意北征,而瓦剌忙著統一諸部也已無重大的軍事沖突,邊境兵備廢弛。

而且對於瓦剌韃靼探馬的侵犯,明仁宗和明宣宗居然選擇的是能忍就忍,宣德初年清平伯吳成等守興和衛,日事田獵,忽略守備。

虜伺其出乘虗入城,掠其妻孥以去。從明太宗北伐後,後面的仁宣兩宗大規模用兵不過一一次。

武則天:……

長時間不用兵,也不練兵,兵備不廢弛才怪吧?

再說了,又不是沒有兵力,沒有將領,為什麽要縮邊?為什麽要能忍就忍?

武則天不理解,武則天大為震驚。

在內政穩定的情況下,難道不是應該:膽敢犯邊者,雖遠必誅嗎?

守衛邊境的兵都這樣,那明朝內部的衛所兵豈不是更頹廢?

武則天:練兵,必須練兵。

混吃揩油的垃圾兵一律不要。

她算是看明白了,土木堡之戰誠然是朱祁鎮和王振直接引導的,但是軍中將領**疲軟,風氣頹廢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兵不行,將不行,再加上一個亂指揮的皇帝,能有什麽好結局?】

洪武時期

朱元璋本來就在氣頭上,聞言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縮邊”“能忍就忍”“兵備廢弛”每個詞都在他的雷區蹦跶,“朱棣!這就是你的好後代?”

朱棣也很無奈,“父皇,兒臣心裏也苦啊。”那龜孫縮的邊,都是他親手打回來的啊!!

朱樉趁機道:“父皇,老四的後代不行,高熾那小胖子不行,生的兒子也不行,看看大明的疆域都縮水成什麽樣了。”

“照兒臣說,就應該在下一代皇孫中選擇一個文武雙全的孩子接替老四的班。”

朱元璋最討厭聽到這個問題,當即吼道:“你可閉嘴吧你,你的算盤珠子都蹦到朕臉上了。”

朱樉被噴了一臉口水,心裏有些不悅,他說的有什麽錯,老四的後代明顯就是不行嘛。

“大明不縮邊,朕把這條寫進祖訓,哪個鱉孫再不戰而縮,就不用再姓朱了。”

朱元璋吼完,氣順心些,“大明是朕一點一點打下的,朕最清楚手裏有兵能打意味著什麽。

老四,史書上的你憑借八百精兵發動靖難之役,從允炆手中奪去大明江山,應該也能明白這個道理才是。怎麽會教出這樣的後代?”

朱棣:“……”這他怎麽知道。

他如果知道,皇位哪裏會傳到朱高熾手中。

朱元璋目光沉沉地盯著朱棣,“大明的兵絕對不能廢,前朝那些血淋淋的例子還不夠作為教訓嗎?”

朱棣心中一動,恭敬地回道:“父皇放心,兒臣明白。”

朱樉和朱棡見了撇撇嘴,哼,父皇就是偏心。

老四的後代那麽不成器,還是願意把皇位傳給老四。

要是換了他們,早就暴揍一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