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對進

此時戰場的走向十分詭異。

明明沒有大規模的交鋒,雙方都在緊鑼密鼓的調動。除了行軍還是行軍,但就是給人一種非常緊張的氣氛,仿佛一擊必殺的戰鬥隨時都會展開一樣。

四月二十三日,四萬余淮軍布滿了淮水北岸,從臨淮到徐城,浩浩蕩蕩,氣勢逼人。

汴水之上,舟帆雲集,船只吃水極深,滿載各類物資。

楊行密早就知道邵樹德就在附近活動,因此許下了厚賞,諸軍士氣高昂,紛紛北進。

二十四日,他們收復了空無一人的徐城縣,賈公鐸率四千人進駐該城,屏護側翼。

楊行密的大軍在徐城至汴水一線等待了數日,等待後方趕制的車輛輸送過來。

很遺憾,因為實力所限,送過來的各色車輛中,專業克制騎兵的偏廂車很少,大部分還是輜重運輸車輛,不過也能湊合著用就是了。

對付大群騎兵,沒有車是不行的。

“大王,夏人沒有道理棄守徐城。按照常理,應該囤積足夠糧草、器械,修繕城防,遣兵固守。”淮水北岸的碼頭之上,高勖說道:“若我大舉攻城,則賊人堅守,消耗我軍兵力、士氣,關鍵時刻遣騎軍沖突,能得大勝。若我放過不攻,則縱兵出城,截斷汴水河道,阻我退路。似這般不戰而退者,委實奇怪。”

截斷汴水河道有很多種辦法,比如上鐵鏈、放火船等等,都是人所熟知的。當然這種只能截斷一時,比如在兩岸鐵索攔河,古來有之,破解之法便是將其斬斷或熔斷。火船的話更復雜,徐城到汴水還是有段距離的,造船再運過去,需要時間,很難不被發現。但無論如何,都是威脅,是埋在後方的釘子,必須拔之或備之,能消耗或牽扯很多兵力。

似這般直接放棄的,無疑是在吸引他們深入淮北了。

楊行密也是征戰多年的老行伍了,如何看不出來?但他還是很猶豫。

邵樹德就在宿、泗一帶活動,雖然行蹤飄忽不定,但萬一他願意過來決戰呢?

這邊四萬余人馬,邵樹德撐死了三萬人,步兵的軍號是“捧日”,其他多是騎兵,還是可以打的。

捧日、捧聖二軍,並不值得憂慮,戰鬥力還不如他的淮軍老部隊。

“大王,兵兇戰危,誰知道敵軍打的什麽主意?”見楊行密不語,高勖急了,不住勸道:“還請大王坐鎮臨淮,遣驍將北上即可,若遇夏賊大隊,再全師北上不遲。”

臨淮縣就在淮水附近,楊行密屯於此處,自然是安全的。高勖如此建議,擺明了不看好此番北上征戰之事。

高勖是老人了,也是為他著想,意見不能不聽。楊行密想了想,道:“那便遣拔山軍北上。”

拔山軍是拔山都發展而來,最初是七千孫儒降兵,後加入了三千淮軍精壯,打散後混編,已有數年。在潤、常等地,與據有兩浙的錢镠部交鋒多次,勝多負少,也是一支勁旅了,屬於老楊手裏的主力之一。

衙內軍與之類似,六七千北歸人,配了三四千淮軍及招募的徐州武人,編制一萬出頭,常年在南方作戰,曾與蘇州刺史楊師厚聯合作戰,大敗過顧全武部。也與廬州兵合作,數次攻入壽州,擊敗過朱景。

另有寧國、奉國二軍,各有萬人,和拔山、衙內一樣,北歸人混搭徐、淮舊軍精銳,整編後上戰場,曾配合田覠,大破昇州馮弘鐸,又在太湖擊敗過浙西軍,戰績也不俗。

當然老楊的心肝寶貝還是黑雲長劍軍。

黑雲長劍軍其實是兩支部隊,即黑雲都和長劍都,最初有五千人,是從十余萬孫儒降兵中精挑細選出來五千精兵。戰力強橫,軍紀極差,兇殘無比。楊行密有時候都覺得駕馭不住這支猛獸,與李罕之的獸兵是一路貨色,不過老楊比李罕之有錢,手腕也更出色,能夠收伏這些人,稍稍約束住軍紀,讓他們賣命罷了。

黑雲都是騎兵,兩千五百余騎,柴再用為指揮使。長劍都六千余步卒,李簡為指揮使。

這幾支部隊,加上有千余騎規模的雲騎軍,算是老楊的主力了,也是他能掌控的核心武裝力量。東征西討,壓服各路諸侯,全賴於此。

拔山軍指揮使袁楨接到命令後,沒有絲毫猶豫,當天就帶著車輛北上。

他們沿著汴水西岸行軍,舟師攜帶糧草物資隨行,直奔虹縣而去。

二十五日,楊行密按捺不住,自領淮軍主力兩萬余人北上,與拔山軍保持著一天的距離。

盱眙鎮將張訓亦將兵數千渡河,隨時援應。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歷史上的那場清口大戰:楊行密以三萬北歸人為主力,配屬朱瑾、史儼、李承嗣的上萬騎兵,外加一兩萬地方州縣部隊,對上朱全忠的八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