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2/2頁)

邵樹德搖頭失笑。

終究不是老兄弟。如果是一起走過來的老人,即便有君臣之分,也不會這麽生分。

說到底,他老了,熬死了很多老人,新一代在他面前畢恭畢敬,惴惴不安。

邵樹德回到座位後,端著酒碗,沉吟了一會後,說道:“朕夢到有朝一日,草原風雲激蕩,有人率數十萬騎南下中原,殺得血流成河,數百裏無人煙。而大夏的國祚,就像秋天的落葉,飄零不定,又像風中的燭火,晦暗不明。”

“陛下……”幾個人有點坐不住了,神色驚疑不定。

邵樹德的思緒從追憶中徹底抽出,用略帶些漠然的目光看著他們,道:“諸卿可有解法?”

“陛下,草原之上,無人能出數十萬騎,除非有北衙樞密院的調令。”莊敖說道。

“禁軍驍勇難敵,縱有數十萬騎,怕是也不敢南下。”蘇支說道。

“陛下,臣願獻背嵬壯士五百至洛陽,拱衛京師。”

“誰若造反,我等必誅之。”

……

邵樹德的目光在他們身上轉來轉去,最後一絲耐心耗盡,不太想和他們再說些場面話了。

因為這些所謂的故人之後不值得他紆尊降貴,不值得他投入感情。

就在這個時候,可敦城巡檢使渾釋之說話了:“陛下,臣聞磧北諸部各有夷離堇,多者管兵萬人,少則兩三千。定期操演、整訓,如臂使指。臣以為,磧南諸部亦可仿其舊例,重新整頓,以為國之幹城。”

此言一出,其他幾人神色不一。

這倒不是他們有什麽反意,其實是本能在作祟。誰不想當軍閥?誰不想把持著更多的人丁、牛羊?

草原就這德性。

漢地軍閥尚知互相吞並,草原酋豪就不想麽?一樣啊。

渾釋之把話挑明之後,事情便走到了最終一步:怎麽辦?答應還是不答應?答應的話,是不是還可以討價還價一番?

“渾卿真是妙人。”邵樹德笑了笑,起身敬了他一碗酒,道:“滿飲此杯。”

渾釋之接過酒碗,一飲而盡。

邵樹德倒背著雙手,在幾位酋豪面前慢慢踱步。

他的腳步很輕,卻又晨鐘暮鼓般敲在幾人心頭。

“你等——”他清了清嗓子,說道。

眾人豎起耳朵。

“回去後,清點一下戶口、牛羊。”邵樹德繼續說道:“分一分家吧。你們自己分,好好分,若分得不好,朕來替你們分,明白嗎?”

幾人印證了心中不安的猜測,盡皆暗嘆,拖了這麽久,是真逃不過去了。

“臣遵旨。”幾人陸陸續續表態。

情願嗎?當然不情願了。

但公然對抗朝廷的代價是什麽,這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建文神武無上皇帝”這個尊號是諸部共上,黑城子國人會議也非常正規,今上在草原上的地位,說實話比很多所謂的大汗還要正統。

他們打小就聽父輩說起征戰的往事,對無上皇帝的敬畏深入骨髓。有年紀稍長的,甚至還趕上了統一天下的尾巴,見識過大夏禁軍一往無前的勇武,真沒太多抵抗的勇氣。

說難聽點,若此時站在他們面前的是太子,他們可能都要討價還價,但面對“面善心黑”的無上皇帝,沒人敢公然對抗,因為他實在太耀眼了,不是人力所能敵。

所以——還能怎麽辦?

大部落變成中等部落,中等部落再變成小部落,幾代人下去,陰山、燕北諸部與磧北部落可能就沒什麽差別了。

分完家產的兄弟之間,可不一定是一條心,這是明擺著的事情。

而且,這事還沒法正面硬扛。大家都有子孫,沒有繼承權的孩子們知道聖人下達了“推恩令”,會是什麽態度?必然欣喜若狂了。

草原與漢地不同,可汗的叔伯兄弟、兒子孫子都要領兵或出任官職的,他們各有班底、各有支持者。如果沒繼承權也就罷了,不做他想。可現在聖人告訴你,部落可以分家,你們也有可能取得繼承權,朝廷支持他們。

你看,內部人心也被搞亂了,嚴重的都不用分家,直接分裂了好嘛?

推恩令是千古陽謀,所有人都看得穿,但就是破不了。它考驗的不是你有多少戶口、兵甲、戰馬,而是人心。

無解!

聽到眾人同意的表態後,邵樹德也沒什麽欣喜的神色。

他這一輩子,滅掉的部落太多了,想怎麽弄怎麽弄,誰敢反?

又為子孫後代清理了一遍棘刺。他能做的,也就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