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翰林(第3/5頁)

***

翰林院。

這會兒已經距離殿試後有一月了,今日是翰林院舉行朝考的日子。

除了一甲以外,二甲和三甲的新科進士都可以參加,朝考成績好的成為庶吉士留在翰林,余下沒考中的,就外放當官。

在翰林院裏的任職,怎麽說也是天子近臣,有機會見面皇上,在京城與朝中重臣打交道,還有經驗豐富者擔任教習,三年下來,學到的經驗,積累的人脈是外放的官員難以想象的,升遷也更快。

故而朝考十分重要,黎川和金瑎都準備已久。

顧璋和余慶年都已經初步熟悉了翰林事項,這會兒在自己的位置上辦公,見有人出來,他們連忙起身往外走。

“怎麽樣?”顧璋問道。

黎川向來克制守禮,只道:“盡力答完了。”

這話落在顧璋耳朵裏,自動就換算成“沒問題,可以放心等結果。”

他松了半口氣,又趕緊去看金瑎。

金瑎苦笑:“我沒太大把握。”

他今兒算是栽了跟頭,本來他的學問就不如三位兄弟,有些名氣也全靠詩詞,能一路考上來,多少有點運氣的成分。

金瑎說了說自己作答的,黎川這個做過一遍題目的,率先眸子暗了些。

顧璋和余慶年也心裏沒譜,倒不是說很差,但是在這麽多萬裏挑一的新科進士中,最後能不能取上,還真是個問題,感覺就在能留下和不能留下那根線上晃。

能不能取中,是要靠最後禦筆欽點,也還有轉機,顧璋想著,才道:“考都考完了,咱不聊這個了。”

金瑎也很快打起精神:“我能一路考到二甲,已經遠遠超過家裏原本的期待了,能不能留在翰林,也沒太大關系。”

他還開玩笑道:“說不定我去地方,還能做出點事業來。”

他確實是這麽想的,從小見顧璋的各種騷操作多了,尤其是那些有關經商買賣的,他覺得自己學到了不少。

世人皆貶商,但他看得多了,卻發現如果當政者能有些策略,其實發達的商業,能給當地百姓帶來許多機會,百姓的日子都會變好。

他覺得,自己也是有一腔抱負想要施展的,想起顧璋曾經說的話,有些關切道:“我這些日子沒時間,龔家書局那邊如何了?”

如果真的要去地方,他也想在走之前,看看這些書畫冊,是不是真的能如顧璋所言,讓寧都和京城的客棧、酒樓、小吃攤、繁華街道、甚至港口都熱鬧起來,百姓都能掙到更多的錢。

顧璋道:“已經鋪貨完了,就這兩天,就會開售。”

余慶年和黎川都表示,肯定會去買一本珍藏的。

金瑎和顧璋對視一眼,想到龔家書局的宣傳,眼裏都浸出幾分笑意。

顧璋笑道:“那你倆可別被嚇著。”

金瑎十分中肯且好意的給出建議道:“我勸你們別逗留太久,買完就走。”

余慶年和黎川:???

還真讓人好奇,余慶年和黎川思來想去,都想不到不過是去買個書而已,能遇到什麽?

見兩人表情困惑,又有點被坑過的狐疑和後怕,顧璋和金瑎都忍不住笑出來。

祝子瑜領著幾名祝家小廝和書童,走在後頭不遠處。

見顧璋笑得如此開懷,祝子瑜眼底暗藏著不忿:“過了今日,他就笑不出來了。”

他都聽說了,禦史台的人明日便要參他,卡牌竟然還在變換花樣,推陳出新,為了掙錢,簡直沒把禦史台放在眼裏。

小廝猶豫提醒道:“老爺都說了,讓您安分在翰林學習,莫要再出別的岔子。”

祝子瑜低低的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他懶得與這些下人解釋,顧璋最大的功績,就是寧都增產,但他仔細觀察過,顧璋的手、膚色許多細節都能看出,他根本沒下過田,沒幹過農活,看著就不像是擅於農耕一道的。

“不過是仗著父輩偶然發現,然後給自己造勢罷了。”

京城中這樣的事情可不少,比如圍獵時,將大獵物喂了藥驅趕過來,然後主子一箭射中,就能傳出“擅射”“能文能武”的名頭。

證據就是,那些親力親為,將增產之道傳播開的,不是顧璋,而是他的父親和爺爺。

祝子瑜對此不屑,“不過是憑借這點父輩運氣好得到的功勞造勢,要不我怎麽會屈於人下?”

他始終對自己只得了榜眼,而不是狀元耿耿於懷。

午飯休息過後。

翰林教習領著一甲三名進了書庫,來到一排專門放缺損書籍的書架前。

這教習道:“你們入翰林也有月余,也算熟悉了翰林,如今該分些活了,平日裏陛下沒召見時,可修書,閱各地縣志府志。”

顧璋如今是從六品翰林院修撰,祝子瑜和余慶年是正七品翰林院編修。

按理說,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掌修實錄,職責是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草擬詔令和各種官方文書,應當是要被皇上召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