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東遷青梅(第3/5頁)

誠郡王瞥了自己緊抿薄唇的老父親一眼,也跟著嘆氣道:

“弘歷,滿語也不能說是失傳,只能說它隨著時間的流逝融進了強大的漢文化中,後世夏國東北話中其實有不少方言都是滿語的發音。”

“從古至今少數民族與漢族相融,成功被漢化的就留下了,不能被漢化的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滿人被漢化是大趨勢,相比起說漢語的人,說滿語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到晚清的末代皇帝,他都說的是流利的京片子呢,純正的滿語說不了幾句,唉,大勢所趨啊!”

“在我們的世界裏汗阿瑪為了開民智,更好的傳播西學,曾讓我負責推廣過後世的拼音與標點符號,沒敢推廣方便的簡體字,生怕步子邁的太大,用不了幾年就徹底把咱們的滿語給搞沒了,繁體的漢字也被人拋到腦後了,這些都是前人文化的結晶啊,若是消失了就太可惜了。”

聽完胤祉這話,乾隆臉上的失望之意甚重,他執政時期可是十分重視推廣滿洲舊俗與滿語的,看來他的努力收效甚微啊。

颙琰聽得心中也是五味雜陳的,晚清的皇帝都不會說老祖宗造出來的語言了,你還能指望普通人會說滿語嗎?這不鬧著玩兒呢?

談到“失去”的話題總會比“得到”顯得沉重些,看著乾隆皺成一團的濃眉,康熙也轉動著手上的玉扳指嘆息道:

“弘歷,空談這些傳承之事其實也無用,朕相信如果清朝的結局是好的,而不是旁人提起清朝就聯想到晚清那堆糟心破事兒,願意了解清朝的後人,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就會嘗試去了解清朝的諸多文化了,特意把這些告訴你也是想要讓你莫要強求,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你努力了就能改變的事情上,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時間寶貴,你還是繼續往下說你對八旗生計做的事情吧。”

乾隆也知道自己汗瑪法說的話在理,忍不住在心中長嘆了口氣,就抿著薄唇又緊跟著往下道:

“汗瑪法正如朕剛才所說的那般,八旗人數到朕這個時期已經有些控制不住了,底下的臣子們頻頻上奏提出對八旗制度整改的意見,核心思想就一點兒,絕不能白白供養著他們了,故而朕下了狠心,要把這些在京城中只會當混子的八旗子弟給趕到東北老家,讓他們屯耕,建設龍興之地。”

“你把旗人趕回老家種地?”

聽到乾隆這遠遠意料之外的話,除了弘晞,余下的康熙一群人瞬間就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乾隆點了點頭,眉頭皺的更緊了:

“是啊,為了讓這些旗人到那邊能生存下去,乾隆六年時朕曾派大學士到東北仔細調查,尋摸一處能安置旗人的地方,讓他們遷到老家那邊屯耕,既能穩固邊防,又能在那邊練習騎射傳承咱們滿洲的舊俗。”

“你最後選的什麽地方?”

胤禛聽到乾隆這話,下意識就想要盤手串,摸了個空才收回手指,看著自己四兒子好奇道。

乾隆抿了下薄唇,吐字清晰道:

“松花江東岸拉林河和阿什河流域的拉林阿勒楚喀地區①。”

“那地方倒還是與京城離得挺遠的啊。”

心中有大清全境地圖的皇阿哥們聽到這個地名,不禁交頭接耳的討論。

弘晞則滿臉迷茫,在腦海中對著自己系統詢問道:

【統子哥,乾隆說的是什麽地方啊?】

【宿主,這地方就是後世夏國冰城的阿城區,在冰城的東南部。】

回想了一下冰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弘晞也隨即露出來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這一下子讓那些遊手好閑的旗人從富貴的京城挪到那般偏北、冰天雪地的地方,怕是很不容易吧?”

胤礽擰著眉頭擔憂道。

乾隆點了點頭:

“太子二伯說的沒錯,單單是前期準備就耗費了三年多的時間。朕給那些東遷的旗人們諸多恩待,每人到那邊了最少可以分到三百畝地,還有各種補貼,給他們搬家的盤纏、幫助他們在那邊無償建造房子、分耕牛、打各種各樣的家具,諸多好政策都往他們身上傾斜②。”

“為了能帶個好頭,在那邊順利紮下根,第一撥東遷的人,朕選取的大多都是權貴家族的後代,有咱愛新覺羅一族的,還有赫舍裏、鈕祜祿、佟佳一族等等,這第一波人到那邊時,起初非常不適應,有許多人想法設法的往京城跑,朕心知絕不能心軟,否則八旗生計會以極快的速度拖垮大清財政,故而又出台了更有針對性的三條鐵律③:對於東遷的閑散旗人,允許其將家眷們都一並東遷走,擅自違令逃回京城的只要被抓到就得砍頭,而且那裏地廣人稀,朕破例允許他們騎馬圈荒地、草地、林地,憑著這三條鐵律,那群人慢慢的在那邊住下來了,過了十年,此事才終於瞧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