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祭拜孝陵(第4/5頁)

即使他沒有做官,也沒有進書院裏教書,但每逢過年過節江南的清流文官們都會前來拜訪他。

安老左右扭頭,看了看自己幾個白發蒼蒼的老夥計,又掃視了一圈在場的中年人、年輕人,目光在自己孫子臉上停留了兩秒,抿了抿唇,轉動了幾粒佛珠。

他知道馬老弟的兒子剛才吼出來的那話是有道理的,他們這些腹中有才華的老人,這輩子已經黃土埋到脖子根了,沒什麽值得計較的了,但各家各戶裏的英才小輩們還有很長一段人生路要走,他們這些老頭子不能不為子孫後代們考慮啊。

安老眯了眯眼,嗓音沙啞、聲音沉靜地一錘定音道:

“行了,大家都別再爭執了,那消息不是說了,明日誰都能去明孝陵看,咱們幾個老頭子把家裏的小輩留到家裏拴起來,我們明早去看看究竟是什麽情況。”

安書生聽到自己祖父要親自過去,瞬間就著急地勸阻道:

“爺爺,您年紀都這般大了,明日明孝陵跟前必然是人山人海的,您別去了,萬一被人傷到了可怎麽辦啊。”

安老擡手制止住自己孫子,目光掃視著幾個老人。

馬老、王老、李老糾結一番,也只好點點頭同意了。

……

翌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江南的官員、文人、富商、普通小老百姓們就黑壓壓的往明孝陵湧,到了紫金山南麓才瞧見穿著黃馬褂的禦前帶刀侍衛以及穿著紅色衣服的捕快們已經認真的在做著安保工作了。

喬裝打扮、準備趁著這個千載難逢好機會行刺帝王的白蓮教人見狀不得不咬了咬牙,悄無聲息地從人群裏離開了。

待到天光大亮後,圍觀之人已經有數萬了。

弘晞跟著自己汗瑪法和四叔、九叔、十叔來到山青水秀的明孝陵跟前,即使他模模糊糊的記得史書上有寫,康熙皇帝祭拜明孝陵時“父老從者數萬人”,但親眼看到眼前這人山人海的壯大場面,還是不由驚得瞪大了眼睛。

康熙則顯得十分平靜,等跟隨在身旁的禮官高聲說完一串祭拜詞後,守在明孝陵跟前的數萬人就像是摩西分海似的往兩邊散去將通往孝陵正門的神道讓出來。

安老拄著拐杖站在前面的位置,眯眼看著身穿明黃色龍袍的康熙帶著他身穿紫色蟒袍、藍色蟒袍、天青色蟒袍的仨兒子以及穿著杏黃色小袍子個頭剛剛到大人腰間的孫子,帶著跟在後面的眾官員走到神道前。

他不禁緊張的握緊了右手裏的拐杖頭。

同安老一樣讀過書的明朝遺老們也都屏住呼吸眼睛眨也不眨的遠遠看著皇帝一行人。

弘晞走在自己汗瑪法身後,他其後跟著仨叔叔。

面前的神道中間寬敞的神路是洪武皇帝的金棺葬入皇陵時走的,神道兩側有較窄的甬道。

左甬道是“左禦道”專門留給明朝的後代君主們祭拜祖宗時走的。

右甬道則是“右王道”,是讓明朝後代的王爺們走的路。

在這大庭廣眾之下,康熙皇帝究竟選擇哪條路走則表明清廷對前明的態度是如何的。

近了、近了、只剩最後一步了。

安老的一顆心都提高到了嗓子眼處,當瞧見康熙爺步子停都沒停直接帶著小太孫和仨兒子以及眾官員們走了左禦道。

八十多歲的老爺子怔愣過後,當場淚水就奪眶而出,握著右手裏的拐杖,對著身旁的老夥計、小輩們痛哭道:

“走的是左禦道!走的是左禦道啊!清承明制、清承明制啊!”

昨日還罵罵咧咧、嚷嚷著要把不孝子給打死的馬老也被眼前想也不敢想的一幕給震撼的直接跪到地上抱頭痛哭。

圍在現場觀禮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有太多人擠不到前面了。

當數萬人聽到一聲聲音浪傳來“康熙爺走的是左禦道”、“清承明制”、“康熙爺帶著太孫殿下進入孝陵正門行三跪九叩之禮祭拜大明洪武皇帝”時,哭聲、喊聲、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的高呼聲摻雜在一起震天響。

盛夏裏蔥蔥郁郁的紫金山仿佛也在閃著光。

弘晞學著自己汗瑪法的模樣虔誠又恭敬的跪拜、叩首、焚香祭酒。

瞧著坐落在青山綠水中、被保護的極好的明孝陵也不禁在心中感嘆這座“明清第一皇陵”的恢弘與壯麗,站在此處,他仿佛就能透過這座陵寢看到幾百年前那個身穿布衣、做過和尚、當過乞丐、古往今來出生最低微,但卻是得國最正的漢子究竟是如何帶著一幫兄弟由南打到北的。

雄主對雄主,猛男對猛男,惺惺相惜,不外如是啊。

祭拜典禮結束後,康熙又拿著禦筆親手在禦碑上寫下“治隆唐宋”四個大字,對明太|祖一生的功績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禦碑的消息傳到陵寢外的人山人海裏再一次掀起哭聲的浪潮,有象征著和平的白鴿撲簌簌揮舞著翅膀在眾人頭頂的藍天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