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為官之道(第3/4頁)

張廷玉將一封折子放在了桌上,只道一句:“有差事幹了,頭一件竟然是給皇帝寫書……”

顧懷袖沒有避諱,拿了折子一看,竟然是寫《親征平定朔北方略》。

《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康熙三次禦駕親征噶爾丹,終於平定叛亂,乃是康熙在位時候大功績一件。

可是要寫這本書,到底怎麽寫?

張廷玉雙手十指交叉:“皇帝這是在考校我,寫好了從此給我一架梯子,讓我爬上去,寫得不好了,我連追上我父親和大哥的機會都不會有。”

對於帝王的功績,應該怎麽寫?

張廷玉這一寫就寫了一年,他對顧懷袖道:“當官,有時候還是要阿諛奉承一點,只是奉承不能太過,太過則假。真真假假,先貶後褒……”

不得不說,張廷玉的膽子很大。

皇帝命他寫書是在康熙四十二年的五月,張廷玉每一日照常去翰林院,可是顧懷袖卻沒見他寫過一個字。

“你怎麽還不寫書?”

“不急不急,但凡大作都是嘔心瀝血寫出來的,出來得太早不好。”

“今兒寫書嗎?”

“不急不急,今兒陪咱家小胖垂釣去,難得休沐。”

“已經過了年,你還不動筆?”

“開春了再說吧。”

“已經夏天了……”

“哦,我算算,差不多可以開始寫了。”

於是張廷玉懶洋洋地終於開始了寫書,外人誰不覺得這差事困難?

這樣一本書寫上兩三年都是尋常事。

張廷玉從康熙四十三年的五月寫到了八月,然後成了書。

他將一沓紙稿遞給了顧懷袖看,“不成功,便成仁。”

顧懷袖一翻,微微色變。

康熙禦駕親征噶爾丹向後有三次,若是頭一次成功了,就沒有後面的兩次了。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失敗,那麽失敗定然是有錯處的,尋常人作書,怕也要為怎麽處理這一次俄日的失敗而頭疼不已。

張廷玉也不知抓斷了多少根頭發。然而成稿上,他卻仔細地分析了第一二次戰敗的原因,除了地形不利之外還有康熙染恙士氣受損、裕親王福全病重,等等原因疊加。其實也不完全是客觀的,因為他照顧了康熙作為皇帝的威嚴。

至於最後一次勝利,自然是極盡溢美之詞,到底這一本書看著也沒有讓人不舒服的感覺。

張廷玉將手中一竿湖筆輕輕投入筆筒之中,只笑道:“作書的學問,不僅在於讓皇帝高興,還要讓皇帝看見作書人的本事。看著是歌功頌德,實則是考校對國事的看法,你說我這書交上去……萬歲爺怎麽看?”

怎麽看?

八月書交上去,皇帝沒反應,九月也沒反應,十月還沒動靜,十一月也沒反應,張廷玉一直在翰林院中做著可有可無的事情。

一直等到了十二月初,宮裏忽然來了個小太監,到他當值的班房裏通傳:“皇上有旨,宣您往暢春園見駕。”

那一天張廷玉回來的時候,顧懷袖看不清他表情:“這是好還是不好?”

張廷玉說:“還不知道。那老頭子就拉著我在暢春園看景致,然後吃了頓飯……”

“沒了?”顧懷袖詫異。

張廷玉點點頭:“沒了。”

不過夫妻二人都感覺得到一絲不尋常的味道,康熙沒有說書寫得好不好,只是叫張廷玉往暢春園伴駕一日,也是夠奇怪了。

結果第二□□會,文武百官都愣住了。

康熙將張廷玉寫的《親征評定朔北方略》傳示眾位大臣,對張廷玉大加誇贊,言語之間說張廷玉歷時十五個月,嘔心瀝血,勤勤懇懇,才有了如今這一本書……

反正張廷玉就成為了兢兢業業、刻苦勤奮,又有學識和見地的代表……

康熙當著滿朝文武,授張廷玉“南書房行走”,賜四品頂戴,又賞了兩顆大東珠和一張禦寫的“福”字,道:“過個好年。”

過個好年。

捧著皇帝賞的大東珠和“福”字回府,還能不過個好年嗎?

當初不看好張廷玉的一幹老臣,盡數驚掉了眼珠子,張英多少年才混來一個“南書房行走”的名頭?如今他兒子不過寫了這一本書,竟然直接入值了南書房?!

多少人因為不看好張廷玉而直接放棄了拉攏他,如今這一位簡直……

持續著不鳴則已,一鳴驚死人的風格啊!

李光地出了大殿便大笑起來,“張英老小子後繼有人,後繼有人啊!”

說完便擺著袖子走了,不少人簡直想拿磚頭扔死他!

這會兒想要再拉攏張廷玉,可就困難嘍。

翰林院出來第一回就坐到了四品位置南書房,這起點,高得令人仰著脖子都覺得累!

顧懷袖看見他捧著東西回來,卻眼神故古怪。

張廷玉道:“一本書寫了一年零三個月,爺真是累得白頭發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