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缺一人(第2/3頁)

種什麽因,得什麽果。

世人言語,皆與張若靄無關。

他每日去母親那裏背書,只背得顧懷袖打瞌睡,倒是青黛姑姑很認真地聽他背書。

青黛也識字,便給他查驗。

偶爾青黛要伺候他娘,他就拿著書去船後背,石方師傅就坐在後面拉著網打著水裏的魚,也聽他背書。

不知不覺,船上的日子晃晃悠悠就過去了很久。

到江寧已經是二月初八,張英這一回不在行宮接駕,而是到了碼頭上。

張廷玉站在皇帝的身後,遠遠就已經看見了頭發霜白,穿著青灰色長袍,一身老態站在渡口的張英,如今的張英已經是風燭殘年,早年的風雲歲月盡付給時光匆匆……

剛剛上岸,江寧官員們給皇帝行禮,康熙獨獨先扶起了張英一個,回頭一看,自己身邊一向穩重老成的近臣張廷玉,卻已經止不住眼底淚意了。

康熙索性一揮手:“張英與朕聊個半天,你們家裏上上下下幾口,不如團聚幾日,等朕從蘇州回來,你們再跟上。”

“臣謝皇上隆恩。”

張廷玉叩謝畢,這才有些忍不住地上去想扶張英,可伸出手的一瞬間,他又收了回來:“孩兒給父親問好。”

張英自然注意到了自己兒子這僵硬的動作,他只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人總歸是要老的,我張英老了還有人扶,也是幸事一件。”

前頭康熙聽見這句話,忍不住回頭看了看自己幾個兒子,最後目光停在了太子的身上。

他格外恩賜著張英一家,未必不是因為這一家子人雖有時候也鬧騰,可總歸一家子父慈子孝,可他這個皇帝……

有時候這日子還不如張英舒坦。

康熙那陡然黯然的眼神,少有人注意到,只有胤祥一瞬間瞥見。

他還以為是自己的錯覺,不過回頭看看張廷玉恭恭敬敬站在張英面前,聽著張英絮絮叨叨說話,一語不發,又回頭看了太子一眼,恍惚之間就明白了什麽。

興許,這才是關鍵吧?

胤祥臉上帶著笑,跟上了康熙的腳步。

張英這邊跟張廷玉說了幾句,也跟著去了行宮,他跟皇帝說了說這兩年在江南的見聞,還將桐城的小蘭花茶帶給了康熙,當場就有太監泡了,根本沒驗毒。

這邊君臣幾個說話,顧懷袖他們後面帶著的人,也跟著登岸,只在別院裏面等著。

顧懷袖只跟石方說了準備一桌好酒好菜,等著張老大人回來,一家子坐在一起好生地吃一回。

結果人剛到別院,竟然就看見了張廷璐、張廷瑑他們兄弟兩個在院子裏候著,一見了顧懷袖他們來,連忙就迎了過來。

“怎的你們也來了?”

顧懷袖真是有些說不出地驚喜,後頭張若靄也連忙上來給叔叔嬸嬸們見禮問好。

喬妙娘也扶著丫鬟的手給顧懷袖這邊見禮,眾人就在門外忙活了一陣,這才一起進了屋。

石方也不多話,看著顧懷袖滿臉都是高興,這才回了廚房做上一桌好菜。

彭氏如今是真的老實了,顧懷袖知道她當初被她哥哥送回來的事情,這個時候也不說這些掃興的事情,她依舊用以前那種不偏不倚的態度對著所有人,不管是喬妙娘還是彭氏,都沒有什麽區別。

倒是彭氏見了顧懷袖一陣心虛,可看著顧懷袖對著她還跟以前一樣,似乎她回娘家那件事沒發生過,這才安心下來。

張英與張廷玉是剛上燈的時候,由宮裏帶來的太監們提著燈籠送回來的,一家子兄弟倒幾乎是齊聚一堂,大嫂在京城也沒個人作伴,雖身體孱弱,也要跟著回來。她與顧懷袖說,這一回來,就不想走了,要陪著張廷瓚在桐城待著。

現在一家人坐在一起,屋子小,還是當初顧懷袖的別院出來的,兩張桌子挨得很近,倒像是過中秋。

陳氏也也難得地高興,彭氏更是不怎麽說話,安安靜靜,倒是喬妙娘為著活躍氣氛,多跟顧懷袖和吳氏說話。

如今吳氏是什麽首飾也不戴,只像是個富貴老太太。

喬妙娘進門時間不久,眼睛也不好,可耳朵很靈。

她聽說的事情也不少,可她也很聰明,風言風語不是沒有,該聽的她往心裏裝,不該聽的就從耳旁吹過去。

對二嫂跟婆婆的關系,她也知道一些。

現在喬妙娘吃菜都是丫鬟們給她夾到碗裏的,她只聞著這菜的味道很妙,便笑道:“定然是二嫂那有名的廚子石方師傅做的吧?這樣可口的飯菜,怕是我這妙娘都做不出來的。”

顧懷袖道:“縱然是吃糠咽菜,三弟也只喜歡你下的陽春面。好吃不好吃,倒都是次要的,吃個心意。”

“這倒也是……”

這話耳熟,像是喬妙娘自己說過的,她想起來了,當年面攤子上吃面的那一位夫人就是這個聲音,時間一久,差點就要給忘了,喬妙娘笑了笑,捏著筷子有些無措,期期艾艾道,“我聞著像是有婆婆喜歡吃的燒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