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舊黨的天時地利人和?(第2/4頁)

七位參策奔赴地方,之所以能鎮住局勢就是因為若無百姓支持,地方不會真正大亂。

可是如果有了災民、流民,那問題可就不一樣了。

現在還有祀孔議!

蔣冕沉聲道:“先把災情都如實報來,本督加急奏報上去。”

祀孔議在江南已經掀起軒然大波,不知多少官紳在議論著。

不能小看這事對普通百姓的影響。

多少寒門竭盡全力在培養著孩子,指望他們的後人能夠通過讀書考科舉翻身。

現在已經有些人在鄉野之間議論著,朝廷要以實踐學取代如今的四書五經。先識字、通讀了四書五經還不夠,還要花很多時間和錢財去格物,將來要這樣才能做官。

這不是讓那些寒門子弟將來更難嗎?

這種議論,蔣冕已經呈奏上去了。

因為孔子祀典的議論,一時之間確實顯得人多勢眾。

孔子千年以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確實不可小覷。

蔣冕當總督衙門趕緊行文到了各府之後,也緊急趕往南京。

張錦和郭勛,他都得見一見。

往湖廣、江西、浙江的信,也都發出去了。

現在的孫交是真覺得自己的年紀過大了,留在湖廣固然是為了皇帝和新法的大局考慮,只是今年以來的風急雨驟只在眼睛看不見的人心之中,田土之上卻沒淋幾滴雨。

現在,荊州府的遼王又病重。

顧仕隆又消瘦了一些,他只對孫交說道:“神機營選鋒還要一個月才能到湖廣!”

三千將卒的開拔,看起來規模不大。但是人吃馬嚼、軍器輜重,大軍在沒有軍情壓力下縱然一天能多走上些路,也遠不及尋常三五人出行的速度。

孫交咬著牙:“遼王若薨了,消息傳出後難以預料!加之又有天災,難免有心人挑撥。顧侯,接下來這半年,你我都得撐著!”

“我自然無事。”顧仕隆擔心地看著他,“閣台,你是國丈,你可以不等旨意拿主意的!為備災,你但有命,事情交給我去做!”

現在糾結的地方就在於消息來往的速度太慢。

而面對現在這種局面,說穿了主動出擊的效果是最好的,起碼有震懾作用。

可孫交不這麽想。

舊黨一直只是暗中做些事,哪怕五軍營之變、四川之變,也無非只是在先做著準備,等一些火先燒起來。

陛下之前對李翔屍劾和五軍營之事,已經算是主動出擊了,這才以謀逆之名先拿了四川、南直隸等諸地不少人。

這火,算是先被滅了一點點。

但天災會帶來的“火”,卻不是靠震懾就有用的。

得讓一些人不能裹挾災民、流民以致事有可為,又需要依賴足夠多的官吏去備災。

在官僚體系裏主動出擊去動刀,首先會出現的結果只會是官僚體系裏的混亂,而後導致備災、賑災不力。

孫交糾結了一陣就說道:“不可!如今更要不動如山,備災之命可以先傳達地方,相信陛下會有旨意盡快下來!”

四川離京城更遠,費宏當時不在成都,可最後的結果仍然證明了皇帝的提前布置有效。

旱情是需要時間累積的,不少地方必然早就已經呈報過今年雨水少。

在荊州,遼王府,朱致格的弟弟朱致椹哪裏會管災情不災情?

有災情,對他來說是大好事。

這種時候,皇帝只會需要天下穩。

如果朱致格這次就這麽薨了,皇帝更需要趕緊選好新遼王、多加恩賜以安撫宗室。

“王嫂既然那樣說了,我這個做弟弟的還是應該好好賠罪。”

朱致椹嘴角露出一絲期待的笑容:“先送幾支好山參去,再繼續去尋訪名醫、道法高超的隱士。”

山參自然是好山參,名醫也是真名醫。

這事又不需要自己去做。

朱厚熜派的使者快馬加鞭趕到荊州府需要十日。

這十日裏,仍不見有雨水落下。

旱情越來越嚴重了。

荊州知府已經接到了孫交的命令開始備災,他既把公文傳到了各縣,也親自出了府衙到下面去視察災情。

湖廣的巡水禦史王邦瑞清楚地看著自己之前堪踏過的湖泊、河流,水位都下降了很多。

龜裂的岸邊泥土已經被曬幹,上面也有死後被曬得幹枯的魚蝦屍骸。

走入一些鄉裏時,他在一旁看著荊州知府向百姓噓寒問暖,保證官府已經在準備賑災,今年糧賦不需擔心雲雲。

老百姓直呼青天大老爺,似乎很多年沒看見這樣的好官了一樣。

荊州府上下最近為百姓做主,著實對遼王府呲了呲牙。在這一府之地,百姓對他們暫時是感恩戴德的。

王邦瑞也是因為荊州府彈劾遼藩過去侵占民田、擅改水利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