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萬般皆下品的時代過去了?(第3/4頁)

正一品到從九品,大明的十八級基礎待遇將從此厘定。只要有品在身,基礎官俸及待遇就已經確定。這裏面除了錢糧,還有能在住房、出行、子嗣教育、醫養等諸多方面的福利。這套福利體系,隨著這一批大企業的籌建成立和皇明學院體系的建立正在落實。

而恩銜則是以前文武的品級虛銜,比如某某大夫或者某某將軍。但現在,這些恩銜都將有相應明確的額外俸祿及福利待遇,甚至還多了民間的十八品鄉賢恩銜。

功銜則是三公三孤及勛臣武將加的那些榮譽字眼,基本上每一個詞就代表著某些特權,這些基本是高品大佬們的地位體現——到這個層次,他們也已經超脫物質需求了。

爵銜則更簡單,惠及後代。

“自明年起,大明有功必賞,有過也必罰。”朱厚熜明確地說道,“大明自宗室而至百姓,由學、由兵、由商、由工甚至於由農,皆可因有功於大明而得恩銜甚至授爵。爵凡王、公、侯、伯、縣、鄉六等,可升可降。若無功績,便是宗室也需逐代降等除封。”

在這大明新生的“國企”負責人面前,朱厚熜說這些,既是激勵他們,也是警示他們。

蜀王朱讓栩已經聽過朱厚熜許多“耳提面命”,他知道皇明糧儲號、禦用將作監、皇明醫養院這三個只由宗室諸王有“股份”的三個大企業集團是何等分量。

宗室只有高級的親王、郡王等失去了嫡系一子世襲的資格,但整個宗室中低層獲得了自由和往上升爵的機會,還有得到了皇帝保證的本色足俸。

勛戚則是能參與到皇明記、兵仗局、海運局、通譯局,道理相同。而六等伯爵制度的確立、靖國公的新封,則讓勛戚在降等的壓力面前,同樣獲得了升爵甚至獲封異姓王的可能。

在這次湖廣之亂敘功的升賞中,起於武卒的一些中層武將,就因此得到了伯爵、縣爵、鄉爵的封賞。

至於民間除當兵外,工匠、商人、農夫,有十八品鄉賢的恩銜。低級的是可以蔭子到這些“國企”和地方去做吏員——前提是要識字,中級的有了遞書皇帝、列席鄉賢院的資格,高級的更是能憑鄉賢院這個整體有了遞正式奏疏、行駛另一種地方巡縣甚至巡道禦史的職權。

皇帝在擴大著整個官員體系,也在構建著更多上升的通道、擴大更多來自民間聲音傳達甚至監督官府的機會。

效果如何,如今立身於此的舊有官員們心裏還不確定。

但可以確定的有兩點。

第一,經歷了這次湖廣叛亂的平定之後,目前無人敢於再阻攔新制的車輪。

第二,看看那些蒙殊恩來到這裏、第一批直接有了官身的商人們,他們現在是什麽樣的表情?

容不得他們多去思索,開場白之後,這一輪會持續多日的課開始了。

朱厚熜有充足的理論,魏彬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皇明記在廣東是怎麽承辦諸事、貢獻賦稅、同時也依靠壟斷之權支持國家需要並且提振著相關行業發展的,魏彬分享著心得。

同時,在復式記賬法之下和一年一度的盤賬之中,皇明記的資產和利潤情況是如何的,也都講給了他們聽。

商行不是什麽新生事物,民間的商行以賺錢為目的。地位低下的商人們,過去要靠與官府和官員搞好關系,拿到一些業務的經營權。

現在,這十六家國企有一些業務壟斷的經營權,或者直接就背靠官府有著巨大的優勢。

但朱厚熜要讓他們完成的使命,是激發相關行業的潛力,是要他們帶頭踐行商法和稅法,促使大明的財富創造和流動。

這裏面的道理,涉及到對財富的新理解,涉及到對整個經濟宏觀上的認識。

“如何依章程管好各自的人、辦好各自的企業,如何在朝廷需要和你們的健康周轉之間平衡好,是需要你們好好領悟的。”朱厚熜在這一堂課的末尾說道,“若十年二十年朕要的局面實現,爾等俱有不世之功。朕可以先給你們一個定心丸:二十年後,爾等之中,必有因此封侯拜公者。若另有不世之功,便是殊恩的世襲親王及異姓王,也不無可能!”

親王要開始爭取在血脈之外立下不世之功,成為那些特殊的真正世襲親王。

異姓公侯伯縣鄉的勛戚們,面對著向上流動的誘惑與向下降等的壓力。

而在天下中低層文武甚至百姓面前,則是品、恩、功、爵四個序列當中往上攀爬的可能。

此時此刻,籌備中的明報行編輯室裏,是翰林院最早一批參與了《嘉靖字典》編訂的幾個翰林學士。

林希元是正德十二年的進士,他的名次並不高,第一個官職是某州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