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武將大比,文官京察(第2/4頁)

人群之外不遠處,有個如同乞丐一般的半大小子。

他的脖子上還有一道未褪的紅印子,眼神裏已經沒有屬於年幼孩童的天真稚嫩。

此刻,他靜靜看了看那在人群之中若隱若現的石墩子,然後擡起自己的手臂看了看。

應該是能搬起來的,那並不比破廟裏的神像重。

但是,不會有人保舉他。

況且他才虛歲十二。

家已經破,父母皆亡,在那破廟裏搬動神像、用廟裏的破布為繩,自絕未遂後,他覺得這是天意,是神不讓他就這麽結束自己的生命。

武舉……以後,沒機會再繼續讀書了。但按先生所說,他畢竟已經距離秀才的身份只差一個考試而已。

天生臂力就強的自己,若再好好習練武藝,加上繼續自學,也許武舉才是更好的路。

但不能在這裏,他已經犯了事。眼下既然沒死成,說不定明日就要面臨追捕了。

得快些離開。

去哪?

沒有離開過南昌的他,很快從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裏選定了方向。

沿著長江走,不去下遊那些富庶之地,去四川。

再改個姓,就用母親的姓吧。

原姓龔的劉顯,在虛歲十二的這一年開始了自己流浪的生涯,徒步乞討入川。

但他不是最慘的。

此刻在大明北疆之外的大青山以南,這片名為豐州灘的地方日漸興旺。

因為北元的土默特部在這幾年裏漸漸入居於此,放牧、興農、築城……聽聞,土默特部的領主俺答已經有意將這裏改個名字,叫做土默川。

在新築的板升城裏,還有大量漢民。

這些漢民裏,成分很復雜。有主動歸順的貧困邊民,有被擄掠來的邊民,也有居心叵測的人,比如白蓮教徒。

板升,就是房子的意思。蒙古人遊牧,居無定所,而這建房定居的漢人,如今卻是俺答頗為倚重的力量。

俺答如今虛歲十九,雄心勃勃。

阿拉克汗能上位,有他俺答的功勞——博迪早年是作為質子生活於土默特部的。若沒有俺答的支持,博迪就穩不住右翼三萬戶。

如今,右翼三萬戶表面上的首領袞必裏克濟農是俺答的親哥哥。但俺答很清楚自己哥哥的德行,成天與那些從代州等地擄來的漢人娼妓淫樂,他活不久。

相反,漢人很有用。

板升城裏,他們耕田、做匠人,對於土默特部實力的增長很有用。

但僅靠歸附,還不夠。

再像去年一樣劫掠幾次,打疼了漢人之後,再派人去表面上請個貢,才好談條件。

十九歲的俺答規劃著他土默特部的未來。

雖然如今這板升城規模還很小,仍以被擄掠來的漢人奴隸放牧為主。

但會多起來的。

聽說南面的大明皇帝正在搞什麽新法。向來這樣搞,必定會有大亂子,前年不就有了一次叛亂嗎?

只要南面兵荒馬亂起來了,漢人都會有不少往北逃。

俺答繼續籌劃著今年是不是再添一把火。

現在大青山南側的一處草場上,兩個蒙古人正縱馬趕著一個半大孩子。

這孩子衣衫襤褸,赤足奔跑著,身後時不時傳來馬鞭擊打在空中打來的刺耳脆響。

這馬鞭現在還沒揮到他身上,但如果他慢下來了,後背的鞭痕和血跡就說明了一切。

“跑得比綿羊還慢,怎麽替大汗趕好牲畜?不許停!”

腳踩到了一粒石子,那孩子稍微慢了一點,又一鞭甩到了他背上。

疼痛之外,還有恐懼,更多的是恨意,還有心底的倔強。

他自小受繼母虐待,去年逃離了家鄉,卻不幸被南侵的蒙古兵擄掠至此。

到了這裏,更是如同奴隸一般。

現在,虛歲才十一的他只能咬牙忍著,熬過這些蒙古人想要“馴服”他的這最初階段。

終有一日,他馬芳要逃回大明,殺盡這些蒙古韃子!

幼小的孩子在心裏立誓,回頭時眼裏卻不見憤恨,反倒很羨慕他們能熟練騎著馬縱越的模樣。

“想騎馬?自己馴去,哈哈哈哈……”得意的笑聲回蕩在草原,他又舉起了鞭子,“你這樣的兩腳羊羔,也想馴服駿馬?”

……

武舉鄉試恩科在大明各省陸續籌辦著,但進入到到五月這個時間點,首先是大明五品以上、正三品以下的武將大比。

陸續進京的這些武將,構成也很復雜。

難道皇帝是瘋了?突然抽空各地的中堅防衛力量?

不,各省只決出前三赴京。

除各邊鎮外,這次各都司、各行都司的內部選拔,也是各省軍制改革的一個前奏。選拔的結果,影響後面的任命。選拔過程中,也有人代行職權。

首先是旨意和軍令,聖旨令這些中層將官都要大比,誰要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