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荷葉山之戰(第3/4頁)

現在,密雲那演習指揮部裏的朱厚熜一邊想著邊鎮之事,一邊看著圍在那沙盤周圍對目前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的演習局勢議論紛紛。

朔州衛的指揮使耍了漂亮的一手,從攻方手裏奪回了守方丟掉的石頭山。

但他不知道他的朔州衛那邊眼下丟了一個乃河堡。

他是楊一清從甘肅調去朔州衛的,若他能在這次大比中名列前茅,朱厚熜琢磨著給他能安排什麽位置。

也有一群將領聚在一旁偏廳裏的輿圖前,議論著已經傳到這裏的朔州軍情。

現在,他們都在這指揮部裏出不去,皇帝既然把消息對他們都公開了,說不定也是考較。

但有些最新的消息沒告訴他們,朱厚熜看向了眉宇間很凝重的楊一清和王守仁。

軍情源源不斷地傳來,大同中路只有李瑾一人按照多年間定下來的協防部署去馳援,這是讓他們感到擔憂的主要原因。

大同鎮的理由自然也很充分:與朔州相比,大同才是重中之重。朔州都能出現數千騎,誰敢擔保韃靼沒在大同北面另設大軍?若被調虎離山,大同有失,宣府危矣。宣府危了,那便是鐵騎兵臨居庸關,兵鋒離京城便只一兩日。

但他們有第一手情報,豈會不知道大同北面有沒有大規模的敵軍正在集結?韃靼的戰略意圖是什麽,推演分析之下還是能做得準的。

楊一清和王守仁察覺到了皇帝的目光,回望過來之後都先緩緩搖了搖頭。

於是朱厚熜繼續按捺著內心的煩躁。

歸根結底,大明先要從諸省新法當中重新挖掘出足夠的錢糧潛力,才有底氣去解決邊鎮積累了百年之久的舊問題。

大戰一起,便是燒錢。

而大戰之前,要讓邊鎮也煥然一新,同樣需要燒不知道多少錢。

燒錢的原因,是因為人。

邊鎮換將,需要機緣,需要原因。

現在,先把備選的人都集結起來了,大同鎮的機緣和原因也到了。

不能急,只能等待戰果。

到後面,可以因功升遷、調任一些人,也可以因罪貶罰、處理一些人。

可這背後,是將士和邊疆百姓因此受難。

朱厚熜的目光再次看向了唐順之、俞大猷、曾銑這些年輕面孔。

他對大同鎮這樣的邊鎮已經忍了四五年,終於忍到了這些新血登台。

該不用再忍了吧?

“只要守住石頭山,他們便繞不到南面!”石頭山上,朔州衛指揮使何勳心情激動,“規矩越來越清楚了,只要沒進到據點兩百步以內,便都是哨探!二十人一隊,都摸出去,別打死就行。你們四十人守在這裏便好!跟本將下山!”

名為攻守據點,實則隨著演習的深入,已經越來越清楚:就是要他們遭遇戰。

在不許打死人的規矩下,狹路相逢便只能靠勇。

肉搏之下,哪有攻方能一人兌兩人的規矩?

“看對面的架勢,必是演習快結束了。”李全禮在石匣堡中眼神亮得嚇人,“按規矩,堡內留夠人就行,民夫壯勇憑什麽不能算守軍?都出去,抓哨探!”

北面古北口南面的寨子裏,仇鸞則很不忿:“這規矩為什麽不提前講清楚?”

他手底的兵是老兵,將也不算慫。

可對面的將,是整個大明選出來的悍將中的悍將。帶著一些新兵,怎麽都幹起攔路打劫的勾當了?

也就仗著是演習!當真在野外,他們面對真正的韃靼騎兵,敢這樣不管不顧地野戰嗎?

朔州井坪荷葉山上,李瑾在這裏給他答案。

他看得出來還能戰的這八百多將卒眼神中有些懼意。

這是真的戰場,四面都是真的韃子,戰馬正在揚蹄,嘶鳴聲不斷從各個方向傳來。

又經過了兩天,韃子的騎兵真的全都聚了過來,顯然是下定了決心拿這支敢於出堡迎敵的大明守軍打個樣子,挾勢捅破朔州的防線。

如果這個並無大同方向其他援軍到來、原先守軍也個個龜縮於城池寨堡的朔州仍算一道森嚴防線的話。

“今日可以開炮了!”李瑾大喊道,“擂鼓!”

此前數陣,都只是結陣迎接騎兵的沖擊。

大明將卒或許不擅騎兵沖殺,但應對騎兵沖殺,已經不知攢了多少年的經驗。

李瑾勇於戰,這區區千余人結的戰陣,至少在之前是守住了那千騎的數次沖陣。

但現在,是數千騎。

片刻之後,騎兵陣中也響起了沉悶的號角聲。

接下來,“忽熱!忽熱!”,那邊數千人的怒吼如同巨浪一般,從數個方向撲來,沖打著這小小的荷葉山。

“別急!”李瑾對身邊的傳令兵說著,“荷葉山這麽小,等他們沖近了,馬都靠近了,再放炮!不要一起放,輪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