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俞大猷的第一刀(第2/4頁)

這裏烏泱泱的大軍雖不容忽視,但戰局如此奇怪,王守仁需要確保薊州鎮萬無一失。

“大司馬,韃子老少皆兵。只是就這麽紮帳古北口外,不一定便是擅戰精兵。豐寧城裏的汗旗,也不見得就是小王子在那。兵不厭詐,若被韃子遣了些牧民到此便釘住了薊州重兵不得妄動,那便鬧笑話了。”朱麒卻有不同意見,“我去劫營一試如何?”

“不可!”王守仁堅決搖頭,“薊州鎮,只要將韃子守在邊墻外。”

回想著這薊州宣府一帶的地勢,王守仁凝重地說道:“虛虛實實,只能以靜制動。如此多人若只是佯攻,手筆未免太大了。宣府有陛下和楊總參在,居庸關和慕田峪那邊不需擔心。倒是順天府東側門戶,不容有失。撫寧侯須知,若喜峰口破了,只怕整個遼東都要丟!韃子如此大陣仗,只怕也許了朵顏三衛什麽才放心南下。還有什麽比整個遼東更能讓朵顏三衛動心?”

王守仁的判斷如此,但現在博迪卻不在燕山山脈之中,而是在承德城畔那條灤河的最上遊一代、位於灤河河灣的壩上草原。

他現在只率領著不到一萬人,卻是當年有些卻薛軍之名、察哈爾中央萬戶精銳中的精銳。

如今汗庭大軍所在的位置,是沽源東北方向,正往西南行進。

“這麽說,俺答真的已經打進了虞台嶺?”

他笑著問了一遍,身旁人只說道:“是這樣的,派去查探的人也回報過來了,土默特部在虞台嶺死傷了至少一千七八兒郎。”

“那還不夠。”博迪眼中期待不已,“漢人調兵反撲也需要時間,傳令下去,慢慢行軍。告訴俺答,我還要五日才能到龍門川畔,花當也要時間確保古北口北面沒有漢人設伏。話說得好聽點,畢竟這裏路不好走。”

再有五天的時間,俺答那麽多人隨身帶的幹牛肉要吃掉一半了吧?漢人的邊鎮最靠近長城的一帶,早已沒有多少東西好搶。

傷兵需要安置,漢人不會甘心虞台嶺、張家口都丟掉。

漢人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皇帝出了居庸關,宣府鎮裏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但他真敢呆在宣府嗎?只怕還是會呆在懷來。

希望俺答真的能像他說的那樣甘為先鋒,將宣府重兵都牽制在宣府西北方向。

而汗旗所至,拿下了宣府東北面的龍門衛、龍門所諸城堡孤軍,再去懷來可就沒有長城擋著了!

……

宣府戰線進入了短暫的平靜,但誰都知道一場真正的大戰已經開始醞釀。

“俺答在等什麽?”

在朱厚熜面前,在宣府鎮不少將官和文臣面前,楊一清卻頭痛無比:“陛下,何故離了京營重兵護駕,輕身前來?陛下還是留在懷來更為穩妥。”

“上西路已失近半,朕親臨前線,正為鼓舞士氣!”

朱厚熜看似年輕氣盛地解釋了一句,隨後看向輿圖,臉色不是很好看:“這麽說,如今已是就自柴溝堡起,順著洋河到到宣府,再連上張家口,以河為險?俺答在圍點打援!若張家口有失,他再進犯宣府,洋河南岸將卒如何能渡河盡速來援?”

趕來陛見的傅鐸心裏一涼:壞了,就怕皇帝指手畫腳。

他看著楊一清,這位總參似乎只能耐心解釋:“王憲已到了萬全左衛,懷安衛也已經翻過了山到了洋河南岸。洋河北岸地勢平闊,俺答雖是圍點打援,但渡河反攻,卻極難應付韃子騎兵沖殺。如今虞台嶺和萬全右衛既然已經丟了,穩妥點守下去,俺答畢竟是遠道而來,糧草遲早會成為問題。”

“這洋河北岸才是宣府往大同運糧的主道。如此一來,大同的糧草不也成了問題?若是中了計,俺答實則只留一些人在這耗著宣府大軍,實則又率主力出虞台嶺轉去大同了呢?”

“王憲在西面,正是為了見機行事,既策應宣府,又策應大同。”楊一清忍不住說道,“陛下,宣府將卒知陛下就在宣府,士氣已大振。陛下勿憂,虞台嶺雖失,俺答所部也死傷不少,哪裏又能再耗費數日,率疲兵轉襲大同呢?陛下選了武定侯在大同,便該信他能守好大同。”

傅鐸只見皇帝不說話了,仿佛被楊一清這一句嗆住了。

他是知道此戰大戰略的,但現在戰局沒朝預料的方向發展——慣於倚仗速度四處奔襲劫掠的韃子,居然攻堅克堡,而且拿了宣府西北小小一角之後就停了下來。

這是誘援軍出城反攻,再想於開闊地野戰中敗了明軍。

他只怕也猜度好了陛下的心思:先敗了一陣的年輕皇帝,能夠忍下這口氣,就這麽不體面地看著敵軍在大明國土上站穩腳跟耀武揚威嗎?

明軍出城野戰草原騎兵,勝算立時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