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北元之主必須留在這!(第3/4頁)

“大汗,從邊墻找個地方出去吧!”有部將勸了,“您是大元的主人,不能繼續在這裏!”

此時此刻,北元仍舊沿用著忽必烈制定的國號。所謂蒙古,那也是大元的蒙古汗國。在大元之主的心目中,曾經還有大元的許多個汗國,包括這長城以南的漢人故地。

博迪大聲呵斥:“找到一處邊墻出去,在這裏收獲的奴隸、財貨呢?不是更容易行軍的陌生路線,大軍的安全呢?”

軍隊的數量決定了,從更好斷後、更易行走的老路線出去,才更加快速、安全。

也更符合北元之主的身份。

那樣就是攻破了敵方城堡,滿載而歸,而不是倉皇之下奪路而逃。

“大汗,再猶豫下去就來不及了啊!他們可以在長城上,很快圍滿每一處城墻。漢人就像牛羊,太多了!”

騎兵其實很少在進來的時候就攻堅,基本都是找一處低矮的、殘破的城墻,快速翻越進來。

走的時候同樣如此。

只不過這回不一樣,這一回是博迪處心積慮要提高自己威望的行動。花了這麽多錢,帶了這麽多人,難道堂堂北元之主是來做賊的嗎?

連俺答都是強攻了虞台嶺、袞必裏克都是攻破了迎恩堡進入大明的。

在歷史上,在此刻的現實中,博迪都比俺答差了一個層次,因此現在正在大汗偶像包袱的重壓下浪費著寶貴的時間。

大明的長城確實有很多地方破破爛爛了,但相比於群山之中的崎嶇小路,這長城此刻發揮起它重要的軍事功能:軍隊調動。

宣府西北面仍舊在加強著防衛,但是李瑾、何全安、嚴春生這些機動力量,從居庸關外延慶州的四海治所甚至薊州的援軍,正沿著長城從東西兩個方向去合圍。

而在燕山西麓的山脈中,則是李全禮、傅鐸統帥的大軍分別從長安所、龍門衛的方向往赤城包圍。

山中的行軍路線更短,但走得要慢很多。

朱厚熜已經到了龍門衛城。想破龍門衛城,要麽破兩道長城,要麽破了張家口堡從長城以南自西而來。

博迪與俺答最初商議的計劃,就是由俺答先攻破宣府北面的這些邊墻寨堡,從西往東攻龍門衛城。而博迪則親率大軍,從燕山西麓夾擊,一舉讓大明喪失對宣府北面邊墻的控制權。

戰略若達成,宣府、大同都必須放棄。右翼離這裏近,會得到實際的利益;博迪除了這一趟出兵劫掠到的利益,也能威望大漲,懾服諸部。

現在俺答已退,龍門衛很安全。

饒是如此,禦駕到了龍門衛,傅鐸所部和留下護駕的五千大軍卻不能過於深入了,只是都在龍門衛東面的山中安營紮寨——戰線已經推到距離赤城三十裏外的三岔口堡,還在往裏面壓縮。

“朕還以為博迪會奪路而逃。都這種局面了,他為什麽還一定要從龍門所或者獨石口出去?”

從俺答撤走到現在,又是十多天過去了。時間已經來到十一月,各路圍追堵截的軍隊都已到位,現在才當真稱得上水泄不通:再不緊要的邊墻墩台上,也有超過原先配置的至少二三十人。一旦遇敵,旁邊友軍更能迅速前來增援。

王憲給了他答案:“一旦奪邊墻而出不成,則赤城又先舍棄,人馬都只能困守山上。留在赤城堡雖險,但糧草和此前所劫財貨還可拒堡而守。邊墻以外,則還有汗庭親軍正來援。拼死守住一個月,或有轉機轉敗為勝。若就此北逃,則是大敗已成,北元之主難承其重。”

朱厚熜明白了過來,就像他禦駕親征後如果南撤,就已成敗勢一樣。這個道理,對北元之主是一樣的。

這一戰既然開始,總有一邊要輸得比較慘,畢竟都是國主親征。

這一次運氣站在大明這邊,北元之主麾下有個雄心勃勃又雄才大略的俺答。

“除了龍門所外的古北口察哈爾所部援軍,還有援兵來?”朱厚熜算了算,“那至少也要等到中旬以後了吧?”

“陛下,既要留博迪於此,得趁韃子不擅守城,盡快攻取。”

朱厚熜點了點頭:“邊墻守住,西面、南面、北面大軍推進到赤城五裏,準備攻城。傳令撫寧侯,別貪功分兵去赤城。他在東路守住龍門所,便是無上之功!”

機會留給了李全禮,留給了傅鐸,留給了何勳,留給了本身就在宣府的這些將卒。

這一戰,是明軍士氣空前高漲的一戰。

包圍圈雖然還不密集,但已經足夠了,而圈中的魚兒實在太大。

戰得再怎麽慘烈,明軍將帥也知道:此生很難再遇到這麽好的機會了。這樣的機會都把握不住,以後更是難以在皇帝眼中有什麽存在感了。

到這一刻,憋了這麽久的李全禮終於讓他麾下的京營、包括何勳所率領的那偽裝成工匠的三千精壯,拿出了他們所能用到的大明最強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