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吳承恩和未來(第2/4頁)

更重磅的是,多年來就在籌備的,已經編印好的一套教材將刊行天下。

四書五經不再是明確必須熟讀於心的教材,只是到了鄉試、會試時大家還是應該都能掌握的閱讀書目。

這個沖擊力是巨大的。

在除了衍聖公的榮耀之後,皇帝和朝廷終於開始樹立自己的文教正統。

這新教材,就是正統。

多年前出現之後又不斷改進的印刷機全速開動,北京輕工園的刻印廠外車水馬龍。

這一次,所有的民間書局都可以來進貨。

文教部的右侍郎在當場,明報行的總裁也在當場。

“定新考綱、新教材,非為斂財!每一冊書售價幾何,均已印於書冊上。上有各地都察禦史,下有平民百姓,但有奏訴上來誰家囤貨居奇、高價售賣,禮交部刊刻司和商業部便取消相應牌照!”

教材的定價涉及到每一個想要讓孩子求學上進的家庭,自然不容輕忽。

盜印的、假冒的、坐地起價的,就是這位文教部分管教材司的右侍郎今後三年最重要的工作。

“你們該動心思的,是釋義、解疑。不同的教材,編邀名士,延請他們注釋成冊,那也是能行銷於世的。只不過,是否注釋得宜、無有錯漏,成書後還是要呈交刊刻司審定、予發書號,這才能刻印行銷。”

新教材就會帶來教輔市場。

這不像之前的四書五經,千百年間不知已經有多少飽經時間檢驗的大家見解。

現在多了許多科目,尤其是理科、商科等等,不知有多少年輕學生簡直會摸不著頭腦。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有其他一些參考書籍,自然是會有大作用的。

商人們也並非不懂這個道理,並不需要官員們去點醒。

一時之間,皇明大學院、博研院還有其他一些當官的、民間有名聲的人,反倒多了一種外快收入:許多商人都盼他們有閑暇時出手,針對新教材給出自己的注釋。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一想到將來有可能被千萬學子捧在手裏讀他們的看法,就好像那些言論被奉為圭臬的其他先賢一樣,不少人就心頭發熱。

商人們才懶得去管一些老學究痛斥什麽禮崩樂壞、聖賢不安,新市場啊!

現在朱厚熜也期待著,再經過一代人,等自己老了之後,大明的科學人才終於能迎來一個爆發的機會。

不過此時,還有一人也走入了他的視野。

是後來賜宴時,沈坤說的吳承恩。

朱厚熜倒沒想到,沈坤和吳承恩還是好友。

從他嘴裏,朱厚熜知道了吳承恩此前的經歷。

按沈坤所說,吳承恩應該也不至於年近四十仍舊聲名不曾遠播的。他的妻子,是弘治年間戶部尚書、淮安人葉琪的曾孫女。葉琪去世時,是李東陽給他寫的墓志銘。葉琪的侄子,也有進士出身。吳承恩家裏雖是商人出身,但妻家在淮安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而吳承恩自己,也是從小就過目成誦、聰明異常。

沈坤說他們兩人很像,都喜歡各種雜七雜八的書和學問。據沈坤說,只不過吳承恩喜歡的東西大多與文藝相關,繪畫、書法、圍棋、詩詞、神仙鬼怪……

饒是如此,吳承恩當年在龍溪書院讀書,也是極受淮安知府賞識的。

沈坤覺得,皇帝重視雜學,也許吳承恩也能迎來屬於他的機遇,所以才在皇帝面前提了提他。

借殿試後賜宴的機會就推薦友人,這是何等情誼?沈坤心裏是捏了一把汗的,沒想到皇帝竟對吳承恩像是比對他還感興趣,追問了不少。

落在當時的譚綸和王崇古心目中,這是皇帝借這個機會向進士們傳達他重視科學院方向的態度——要不然怎麽“獨寵”一個?

朱厚熜這些天卻在思索一個問題:等吳承恩來了,要不要把“腦洞”都借給他,讓他再搞出一本“曠古奇文”?

反正他喜歡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不是?

沒錯,朱厚熜直接下旨,去淮安征召吳承恩入京了。

多年來,朱厚熜始終有一個不知道該怎麽用一份力的難題:怎麽在他死後,還讓大明君臣百姓心裏記得前方有個可以實現的遠大目標。

搞什麽天下大同黨、提出這個理想,也只不過讓他還在世時,群臣為了青史留名的偉大功業,可能會持續個一兩代、兩三代人的沖勁吧。

但如果已經領先得太多,只怕惰性還是會有的,內部也會醞釀出問題來。

說不定蒸汽機應用得極好,工商業相當發達,更厲害的技術就沒動力去搞了。最終,大明反倒變成一個蒸汽朋克大明,進入不了更先進的電子時代。

朱厚熜也無法在蒸汽機都還沒玩明白的時候,又去對鄭魁他們咧咧什麽內燃機、電機、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