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戰爭機器,啟動!(第3/4頁)

大明軍隊的戰力如今確實是強絕一時,但是行軍作戰可不僅僅是戰力高低的簡單算術。如今海路上由於多了不少大海船而改善了後勤條件,但陸上,尤其是地形條件險惡的陸上,仍不容樂觀。

不管現在商定好怎樣的大戰略,最終還是需要真當真槍去戰。

這具體戰法,現在也要考慮好了。

唐順之笑了起來:“正因吐蕃易守難攻,若大明軍隊身陷高原,有了被擊敗的可能,俺答才能上鉤。滿速兒雖不會出兵助吐蕃,但借道給俺答還是做得出來的。陛下,河套、宣寧騎兵與韃子這幾年來只以練兵為主,雖然騎兵也帶了鳥銃、小炮,但這些年的軍器變化,俺答還是知之甚少。”

他伸出四根手指:“炸炮改成的地雷炮,大量的手榴彈,大量的望遠鏡,特戰營。臣這些年在河套除了守土安民,其他時間還在思量新戰法。遠征不易,但正因遠征極易陷入困境,反倒有以守為攻、大破敵軍、喪其肝膽的戰法。一曰地雷陣,一曰擒王術。”

夏言不由得看了看他:擒王術……很大逆不道啊。

朱厚熜倒是興致盎然:“詳細講講。”

地雷這種玩意,在如今更為系統的大明軍器開發體系下也不新鮮了。

它本來很早就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記載裏,甚至從秦朝就找到了這玩意的蹤跡。包括諸葛亮也用過,雖然目前那只是三國故事裏的野史。

然而宋朝時,就有正兒八經的正史記載了。

《武經總要》及正史裏,都記載宋朝在實戰中用了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炸炮,既可以埋在地下,也可以從城頭丟下去。

而一百多年前,明初的一本《火龍經》裏,則已經把這玩意又改進了:【炸炮制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線於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鐵塊如飛,火焰沖天……火炮燃之,聲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驚死者,火熄入視之,灰燼無遺矣。】

現在皇帝高度重視火器,大明自然開始把這些火器不斷玩著新花樣。

地雷炮得到了改進,手榴彈本就已經實戰過、現在大規模制造。同樣,當時只屬於高級將官查看戰場情況的望遠鏡,現在制造數量也完全不是當初的量級。

唐順之詳細講解著他的“地雷陣”。

簡單來說,由於那些地勢險惡或者過於遼闊的地方很難帶著過重的新炮行進太遠,莫不如只用更輕量的火器。

然後,搭配望遠鏡帶來的偵查優勢,盡量創造有利於己方的伏擊戰。

如果能在某些地形裏埋下大量地雷,等到敵軍追擊或行軍時遇到了,那便是頃刻間被炸暈炸亂。地雷之後是手榴彈,然後追擊點射殘兵亂兵,那這樣的仗就能打得輕松多了。

朱厚熜皺著眉:“行軍作戰,敵軍豈會不設偵騎?容易設伏的地方,敵軍也會倍加注意,恐怕並不容易引敵軍主力進入這地雷陣。”

“故而需運用得宜,隨機應變。”唐順之倒是很有信心,“陛下,如今將卒被服也大大改善,到了漠北、吐蕃,反倒冬月裏也不是不能戰。若拖到入了冬還進退兩難,敵賊自然會錯判。倘若是大雪之時,一夜風雪就掩了地雷行跡。”

“……具體運用就不說了。但只要有了一次教訓,人家自然會長記性。以守為攻就算得勝,最終還是要推進的。”

“這便是臣說的擒王術了。”唐順之再次說道,“河套一戰,興國公率特戰營居功至偉。臣這些年,一直在鉆研特戰之術。臣思來想去,特戰營反倒無需用來匯聚在一起攻堅克難,最好的用法反倒是三五為一隊,刺殺要員。陛下,只要能夠深藏敵後,以精湛武藝及精巧利器,若是那些達官顯貴死的死傷的傷,外藩可不比大明這樣能迅速委任新官,仍舊上下有序。”

朱厚熜不禁張了張嘴:斬首戰術?

楊博聽得眼睛一亮:“有道理!外藩大多是烏合之眾,賊酋一除便作鳥獸散。若後方大亂,那大軍清掃就容易得多了。只是特戰營裏都是漢民面孔,只怕很難混進去。若是得手了,躲避追捕也不易。”

唐順之則再次彎腰:“既是先解決日本和朝鮮,然後外滇交趾,那麽就還有時間。陛下,撣族、孟族本就不少是藏民遷徙而去,西域胡人、蒙民也都不少。若要辦好此事,該需定下和法子,招引一些人代為掩飾了。臣相信,有個兩三年的功夫,偽以商人、護衛,是能混進去的。以特戰營的身手,只要能辦成那麽幾樁,再躲避上一段時間不是難事。畢竟,不管吐蕃、西域還是漠北,都是地廣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