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打的是民心(第3/3頁)

哪有對當地大族趕盡殺絕的架勢!就這,大明還想以皇明子孫為朝鮮國主?

不得不說,尹元衡的分析也有道理。

但趕在這個關口,其實又已經走入了張經的陽謀。

眼下是什麽時候?是今年糧食開始收成的時候。

漢城外面圍三闕一,尹元衡的壓力有多大?

如今不論怎樣,都是尹元衡擋在最前面,給地方文武大族許的諾,就包括維護現有的朝鮮秩序,維護他們的利益。

作為交換,難道現在暫時沒被戰火波及的這兩道不能在糧草物資上支援漢城、共禦外敵?

何況,東南面的海上聽說還有個獨眼大帥帶著幾條戰艦時不時的侵擾一地。

於是他們自然難免更加橫征暴斂,把擔子壓到他們身上。

“漢人已經把平安道、黃海道的百姓都擄走做苦力了!如今尹相還在苦苦支撐,你們難道要讓王師敗了,那些明軍過來搶走你家的兒女嗎?”

話卻也不會只由得他們這樣說。

漢城之中那一夜的士林大禍畢竟還是傳了出來,讀書人當官了之後會怎麽樣不好說,但沒讀書之前,尤其是年輕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熱血抱負和理想的。

現在,士林在朝鮮朝堂的高層幾乎被一網打盡,這種局面對他們來說卻是個至暗時刻。

尹元衡安排散播到東邊和東南邊的消息裏,也被他們解讀出一種局面。

話不能說透,但至少鄉野之間,有一些窮苦讀書人也會點幾句:平安道、黃海道那邊,只是在打官紳大戶,分地給百姓。

他們有限的見聞裏,轟轟烈烈推行了多年的大明新法也多少傳到這裏來一些。

“上國對我們,也會對漢民一樣?”

“那就不敢說了……只不過,四海皆知,上國如今在位的乃是千古明君……”

尹元衡把大明這個敵人樹立得很殘暴,盡管他對士林派更殘暴,但共同的敵人還是讓朝鮮官紳大戶選擇全力支持他。

但凡事都有兩面,朝鮮的窮苦讀書人感覺將來不能更壞了,什麽官紳大戶……他們現在又沒做官,又不是大戶。

而在平安道和黃海道的兵亂、隨後的潰敗裏,也有一些百姓、逃兵,輾轉流落到其余諸道。

有一些事實,自然也被他們帶了出來,包括去年冬天鴨綠江北岸數萬難民受到的賑濟,包括那邊如今種了一種新的叫洋薯的莊稼……

“這何時能功成啊!”宋良臣越來越急。

“宋侯啊!”張經不由得點了他一句,“忘記陛下教誨了嗎?戰爭,只是手段!又不是來打個勝仗耀武揚威的,看長遠一點。仗打完時,人心也變了,這才更加重要!”

“他們都開始有新糧從東邊運過來了!去劫一劫糧道總該做吧?”

“劫糧做什麽?”張經繼續搖頭,“運得越多越好!宋侯莫非以為,運來的糧食,城中百姓吃得上?即便要買,價格又是多少?運得越多,屆時入城後賑濟也就更輕松。運得越多,說明其余諸道正在橫征暴斂!”

“只供守軍,那軍心就更加穩固,更難打了!這麽多天,還不見有將卒臨陣起義!”

“難道還要靠有守軍起義得勝?本就不指望這個。”

宋良臣無奈地看著他:那天你說喊完士林派再喊士卒又當如何時,神情可不是這樣。

在宋良臣看來,已經快入冬了。如果平安道、黃海道不保,明軍糧草軍資就只能依賴海運了。如今形勢,已經越來越不妙了。

張經卻堅持著要實行這樣的戰略,也不怕朝鮮各地在入冬後搞出什麽反攻亂子。

“等著!”張經的目光盯著遠處的漢城北門,“王師非為征服而來,而是解救而來。人心向背,本就需要更長時間。數月以來只轟城墻,城內民夫修了這麽久的工事、做了這麽久的苦工,天寒地凍時還吃不飽、穿不暖,難道想不通王師本可一鼓作氣卻耐心勸降的仁義之心?”

“……大軍在尹元衡手上,沒用的。”

“誰說無用?”張經堅定不移,“形勢顯得對他越來越有利,城外的局勢安穩得越久,他就越會松懈!等新糧運到了,讓那些人喊話城內,平價賣糧!”

宋良臣又呆了:這又是什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