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東瀛雙雄(第2/3頁)

勘察礦產、清整水利、糧種農具……無一不是在幫朝鮮打下基礎、提升國力。

“故而除慶尚道外,其余兩道倒不急著平定。”嚴嵩說道,“新朝初建,兩相比較,朝鮮百姓方知誰庸誰賢。速速征伐,兵禍一起,那兩道百姓便連新朝一起恨上了。圍而不攻,新朝六道百業興旺、安居樂業,那兩道百姓苦不堪言又不得出,那便是殘黨逆勢而行。”

朱憲焮有些擔心:“畢竟有庸人心存不甘,放任兩道擁兵自重,六道不臣之民皆往投效,恐怕日漸壯大。”

嚴嵩搖了搖頭:“膏腴之地盡歸新朝掌握,有中國之助,更兼新朝君臣一心愛民治政,哪怕那兩道橫征暴斂,又怎比得上新朝壯大得快?中國入朝戡亂,非為奴役藩國。此間種種,智者能及早察覺,庸人卻要見到明證。屆時萬民歸心,方稱王道。”

“若兩道逆軍時時侵擾,則何以禦之?”

“那便是駐朝王師之責了。王主放心,外臣也會奏明陛下,令軍務會議嚴令諸將。助新朝守土禦敵才有功,冒進啟釁則必定問罪重辦。守好重要關隘,若逆賊大軍入境擾民,後勤乏力,剿之更加不難。”

聽起來還有兩道,但沿著山脈,確實總共也就小幾百裏邊防。

沒有反撲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朝鮮國王畢竟換了姓朱,那些心有不甘之人,不如也開個口子,讓他們匯聚到一起,嘗試一番“反明復朝”大業。

給點時間,讓他們聚集。

他們勾結女真也好,壯大了一些也好,等大明從東瀛再凱旋,一網打盡不是更加免除後患?

當前這種劇變階段,舍棄兩道,專心經營交通、田土條件都更好的半島西面和南面,當然是以更小的支出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慢慢來,反正大局已定。

李山希回到了他的安東公府,府上得王上恩典,設了家廟。

規格與之前自然不能再比了,但是列祖列宗的牌位仍在。

他脫去了官袍,換上了孝服,又到了家廟裏跪著。

算日期的話,從他的父親死去,到如今還沒滿二十七個月。

李山希一個人孤零零地跪在那裏,如今他只有一個弟弟還活著了,被送去了大明的都城。

他終究還是雙目之中流下淚來,頭磕在了地上:“不孝子孫無能為力,無能為力……列祖列宗,朝政敗壞幾十年,朝堂黨派傾軋,權臣奸佞橫行,早已危在旦夕。而大明……大明……那位皇帝陛下擁有怎樣一個富饒強大的大明,有多少賢臣良將,又有多大的決心啊!我沒辦法,真的沒辦法……”

這一生,他必定將在戰戰兢兢之中度過。

能不能將李家的血脈延續下去,只能看他這一生怎麽做。

他知道其實他改變不了什麽,沒有他這麽做,大明一樣會把事情辦到今天這一步。

可列祖列宗,朝鮮上下,又有幾個人能理解他?

他們大多都沒有去大明,與如今的那個天子和他的群臣,深入接觸過那麽多。

他們沒有深刻地見過如今的大明是什麽模樣。

真的沒辦法……

……

“恥辱!”

周防國山口館是大內義隆的居城,如今他的居所中,陶隆房看著酗酒解憂的大內義隆怒不可遏。

“區區一敗而已,您如今可是十一國守護,創下了大內家最鼎盛的基業,禦守大將軍之名遠近皆知!怎麽能就這樣消沉下去?”

“五郎呦……”大內義隆眼神迷離,“你沒有去……你沒有……見到他們的眼神……”

“那麽就算海戰不能敵又怎麽樣?”陶隆房仍舊大聲說道,“如今石見山已經掌握在我們手裏,尼子氏灰飛煙滅,只要能阻止他們在陸地上的推進,一樣是足以讓諸國豪傑臣服的偉績!”

“……沒有收到……海邊的消息嗎?那……那些從朝鮮……逃來的人……”

“……別胡說八道了!”陶隆房有些不講規矩地沖過去,仗著與他兒時就一起長大的情誼揪起了他的衣領,“你這家夥,給我醒一醒啊!明軍攻滅了朝鮮又怎麽樣?他們是可以從陸地上去朝鮮的!難道你以為,他們比曾經的蒙古人還要更強大?”

“哈哈哈……”大內義隆竟肆意地笑了起來,笑聲卻有些苦澀,“蒙古人……他們是……騎馬的。他們的船……好嗎?”

陶隆房知道他說的是什麽。

大明是不是強過極盛時的蒙元且不論,但給大內義隆這麽大打擊的是攻伐對馬島的海戰失利。

一開始,陶隆房是不建議去打的。

拿下了尼子氏,在地利之下守住本島才是不敗王道。

可是探查到護衛大明商船的戰艦大部分已經離開了,只留下了三艘在那裏,大內義隆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