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拿這個來考驗大明百姓?

一整年,楊慎的核心工作就是軍需後勤。

他負責關注稅賦,負責籌備軍資生產,而嚴嵩則負責海陸轉運。

這是一個好搭配,因為嚴世蕃功業系於此,他安能“讓前方沒了軍需,讓兒子吃了敗仗”?

“有國債支撐,朝廷暫能支應。臣請今年東南糧賦、稅銀不必解運抵京,就地轉為征倭軍費,籌購新糧發運至琉球!”

面對嚴嵩的奏請,朱厚熜想了想之後看向楊慎、崔元他們:“你們的意見呢?”

“……不是不行,不過。”崔元謹慎地想了想之後給出自己的看法,“須派要員,領諸部衙得力人手,厘清賬目。”

“用修,你以為如何?”

楊慎此時反倒很幹脆地點了頭:“此事,臣與諸國務先議過。轉運損耗,一來一往,於戰事不利。然數額龐大,財帛動人,非同小可。臣請先依朝鮮例,選定將來輔佐和王之重臣。前程所系,方不致中飽私囊貽誤戰機。”

“這樣的話……”朱厚熜看了看他們,“夏言是打算就留在那邊了,唐順之是還要回來的。除了朱紈,還有哪位重臣有意從此遠赴東瀛?”

“文蔚新補國務,他願請纓。”

“聶豹?”朱厚熜不由得看了看嚴嵩,而後思索起來。

這是嚴嵩的門生,去了東瀛,將來自然是會和嚴世蕃彼此照應的。

對老四來說,還有朱厚熜要安排在那邊的胡宗憲這等年輕一代,也不用擔心他將來受嚴世蕃和聶豹所制。

況且聶豹雖是嚴嵩門生,卻也正式拜過王守仁為師,不見得完全聽嚴嵩。

夏言六十多了,聶豹快六十,朱紈剛過五十,再加上後面的胡宗憲,這倒確實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梯隊。

“有這等意氣,自然該用。”朱厚熜點了點頭,“除了聶豹,諸部衙再各選右侍郎一員,並都察院欽派巡按一員、大明銀行一同去辦吧。”

此時此刻,他只知道按照計劃那邊應該已經發動了,戰果如何尚不知曉。

但遠征除了軍隊本身的戰力,打的本就是後勤。

好在看起來,大家對於此戰結果都是看好的。連一貫精打細算的楊慎,如今也再不添堵,仿佛只希望這征倭大戰早日順順利利結束,因此還提前安排著將來怎麽治倭。

這個課題,與朝鮮不同。

援朝官員,大明還會給俸,也計考成。

而要去東瀛的話,將來就算是遷居了。

大明願意去東瀛的人,會比願意去朝鮮的少得多。

那麽大一個海外孤國,將來哪怕朝堂上也勢必是以本地人為主。

其中需要的治理智慧極高,朱厚熜一直沒有停止對朱載墀的教導。

“東瀛國土遠大過朝鮮,但連年戰亂,如今人口卻大約多不了多少。雖說地狹多山,畢竟疆域遼闊,只是過去交通不便,治理不力……”

與中國幾千年打下的基礎不同,東瀛如今的發展狀況實則連朝鮮都不如。

由於多山,中古時期本就小國林立,發展缺乏規劃。

後來雖有所謂天皇“一統天下”,但實則在治理能力方面也差了中國的大一統王朝不少。再加上很快又進入幕府時代,“攝政”的幕府大將軍也是通過縫合地方諸侯實現表面上的“一統”,各地大多自治。

這種情況下,權貴大多是那些家,依附於他們的家臣和武士居中,再底下就是農民、漁民、工匠、商販和賤民了。

“如今大明百姓雖然仍舊比不得官紳富戶顯貴,但也比那東瀛百姓強多了。你去了東瀛,需要打破的是那裏千年來都是那麽些門閥高高在上的局面。能破了這個局,百姓就會衷心擁戴你……”

朱厚熜自然很清楚那裏哪怕幾百年後,傳承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門閥仍舊把持著核心權力和財富。

從這一點來說,大明將給東瀛普通貧民帶去的,絕對是更好的未來。

去東瀛,對那裏如今的整個權貴階層來說絕對要有強力壓制,創造更多階層上升通道。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將來的本土勢力反撲。

為此,需要朱載墀和將來的群臣不能只求過渡穩,就保留太多如今在那裏已有的權貴、制度。

“相信大明制度上的先進,別怕百姓開民智。”朱厚熜諄諄教誨,“萬不可在東瀛仍舊是世家襲替,一定要興文教、開科舉、選官於民間。過渡期間,缺人用也要不拘小節,不能妥協之下就只從世家裏選任。爹會在大明多加宣揚,讓盡可能多的人家覺得去開枝散葉也不錯。”

“還有他們那裏信的教……”

夏言、唐順之、嚴春生都被朱厚熜派去了,他認為只要沒什麽大意外,那麽教導老四的時間恐怕不會太長。

朱厚熜所說的多加宣揚,此刻實則也已經開始。